政府工作报告

  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果。加快自贸区沈阳片区建设,93项“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全部落地实施,集报集缴通关等26项举措全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率超过80%,沈阳综保区桃仙园区通过国家验收。完善中德产业园“一个平台、五大体系”,80个项目签约落地。复航沈阳—法兰克福航线,开通沈阳—洛杉矶航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拓展到86个国家和地区。新批“一带一路”投资项目12个,新松机器人、何氏眼科等企业加快海外并购。世界冬季城市市长会议等重大活动在沈举办,新增巴基斯坦卡拉奇等3座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联东U谷国际汽车研创园等218个京沈合作项目顺利实施,沈阳经济区物流、旅游、会展等一体化取得新发展。

  (四)着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多主体联动、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发展局面加快形成。

  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抓好“1123”工程,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911项,解决关键共性技术769项,研发新产品、新工艺522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9项。新松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海星6000”创造了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深潜纪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43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30家,涌现出8家“瞪羚”企业和1家“独角兽”企业,初步形成了创新型企业梯队成长格局。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开工奠基,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国家眼基因库加快建设,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投入使用。全市新型研发机构达到8家,国际合作研发机构达到58家。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

  协同创新水平加快提升。实行市长与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沈阳科技创新大联盟,产业创新联盟达到50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1家,培养技术经纪人200余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9%,本地转化占比提高到2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4%。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启动建设,全市申请专利数量增长20%、专利授权增长32.3%。坚持引才育才留才多措并举,制定59项人才政策实施细则,认定高层次人才2880人,“三引三回”活动储备人才3700人,评选表彰首批25名“盛京大工匠”。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双创活动1600余场,引入中关村领创空间、北京双创街等双创资源,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达到124家,集聚创业人员10万余人。

  (五)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坚持规划统筹、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各类城市病问题治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积极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划定全域“三区三线”,出台城市停车、绿地系统、变电站站址路径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详规划全覆盖,330个图层叠合的全域“一张蓝图”基本形成。*实施存量土地攻坚,解决“净地不净”55宗、闲置土地67宗,盘活了一批停缓建工程,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京沈高铁沈阳至承德段、新民北至通辽高铁同时开通。地铁2号线北延线投入运营,9号线试运行,10号线实现轨通,4号线建设有序推进。中央大街、东塔跨浑河桥、胜利大街阳光路立交桥、东一环快速路等路桥工程竣工通车。南北快速干道、浑南新城、南运河三条综合管廊工程竣工。大辛、西部、老虎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同步建设,全市餐厨垃圾实现集中统一收运。

  着力补齐城市运行短板。统筹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完成供热管网改造76公里、燃气管网195公里、供水管网1346公里。实施排水防涝工程50余项,主城区汛期严重积水问题得到缓解。提高供电保障能力,11项电力工程投入运行。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泊位20万个。实施重点拥堵路段潮汐车道改造,打通陵园北街等14条梗阻路、断头路。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6条,新增更新纯电动公交车319台。

  (六)全力以赴抓好三城联创。坚持全员发动、全线压上、全力而出,向积久积深积重积难的问题宣战,国家卫生城创建高分通过专家暗访和技术评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创建率先通过新国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