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应急转贷资金规模扩大到10亿元以上,鼓励民营资本开展应急转贷业务,满足更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扩大助保贷专项资金规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积极组织合作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助保金贷款业务。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贷款试点,引导保险资金开展融保通业务。设立100亿元纾困基金,纾解企业流动性风险。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民间投资审批事项,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组织涉及民营经济的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政府规章的立改废释。大力实施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搭建绿色通道、予以持续支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领头羊”,争取实现“个转企”2000户、“小升规”200户、“规升巨”20户。

  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重大经济政策制定企业家参与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联系商会协会制度。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开展“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竭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建立健全产需对接、科技成果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开展民营企业就业百强、纳税百强、创新百强、规模百强评选表彰,讲好民营企业创业故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七)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激活农村要素,改善农村环境,补齐县域经济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坚持绿色高效导向,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设施农业3000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86%。建设百万亩蔬菜基地,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持续培育沈阳大米、寒富苹果等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加快建设“生产+加工+科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乡村旅游成线成网,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城镇。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推广农村电商“法库模式”,农村电商主体突破1000家。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民对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完成60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继续扩大承包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00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激活闲置资源。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快农信社改制,设立农业产业基金,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梯次推进,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建改造21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完善3个乡镇、18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村屯河道整治,新建改造12.5万人饮水安全设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农民退耕还绿积极性。保护好历史文化名村,实施224个村庄美化亮化绿化,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村内道路1000公里,建设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

  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支持种植能手、能工巧匠、返乡青年等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带动农民致富、技艺传承、农业发展。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弘扬邻里守望、重义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风尚,共建文明乡村、善治乡村。

  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围绕强县富民,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利益分享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核算制度。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清晰的县域工业园区,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鼓励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高对产业项目的承载力。构建全员招商体系,强化乡镇招商职能,每个乡镇至少引进1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八)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城市“治改提创”,巩固创城成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内涵发展。

  提高规划管控能力。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供热、燃气、电力、污水、养老设施、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推动产城融合、职居平衡、功能均衡。深化“多规合一”,厘清保护和开发边界,明晰各类用地布局,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管控作用。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强化存量土地攻坚,加大力度盘活各类闲置低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