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格防控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债务化解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隐性债务管控,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有效防范基层财政运行风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开发区独立预决算管理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向开发区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内资有限公司登记等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开发区产业空间规划、控详规划,明晰产业定位,大力推行“开发区+主题园区”模式。推动各开发区平台公司实质运营,完善开发区配套功能,加快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国家级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省级开发区至少引进一个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三)着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填补空白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推行领导包保、项目管家和现场指挥部等工作机制,全年推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300个,6月底前续建项目100%复工,9月底前新建项目100%开工。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各级政府“一号工程”,围绕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压实招商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强化以商招商、中介招商,深耕欧美、日韩等国家地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全年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增长15%以上。

  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提高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能力。围绕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中心,抓好华晨宝马新工厂、华晨雷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高端品牌、高端车系,提升汽车产业链层级。全面实施“电动沈阳”计划,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引擎。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新增5家智能工厂、10家数字化车间,组织实施200个技改项目。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引导更多企业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以机器人未来城、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引领,积极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推动IC装备与零部件核心企业扩能升级,积极抢占人工智能领域制高点。加快发展航空产业,提高民用航空配套能力,支持通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北方生物医药谷、眼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生物医药、数字医疗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产业互联网建设,大力培育平台型企业,大规模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范围展开5G网络产业示范应用。全面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向智能制造系统、新材料、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抢滩布局。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聚焦航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军民融合“三园区、一基地”建设,推动中航发燃机公司总部落地,抓好沈飞A220系列新工厂、无人机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推动东塔机场搬迁。以军工国企混改为契机,引导地方企业融入军工产业链。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基金,搭建军民融合企业、项目、创新服务平台,设立军民融合技术交易中心,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文旅融合,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盛京古城等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北市场创建国家4**旅游景区,力争盛京皇城创成国家5**旅游景区。全面活跃会展经济,办好制博会、国际机器人大会、国际飞行大会、宝马供应商大会、华为用户大会等大型会展活动。深化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任务,搭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举办2019年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大力培育科技服务、工业设计、工业软件等生产**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楼宇经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五爱、南塔等市场转型升级,鼓励发展新型连锁便民超市。实施太原街等商圈改造,推动中街创建高品位步行街,积极发展夜间经济。

  (四)充分**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围绕建设东北亚科创中心目标,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效能,夯实创新沈阳建设基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院地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围绕机器人、IC装备、人工智能等13个重点领域,实施百项“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持续推进“双百工程”。以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推进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平台溢出效应,建设“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国家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