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新著》是一本由章培恒,骆玉明 主编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5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文学史新著》读后感(一):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上人性确实不断发展吗?
章培恒先生《增订本序》中说:“我们的基本写作原则——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同步,文学内容的演进是通过形式的演进而体现出来的。”
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无疑,但人性果然发展了吗?今人之人性果然高于孔孟老庄时的水平了吗?
欲得此答案,不知该向何处寻找,先贤可有论述?
《中国文学史新著》读后感(二):文学老师的哲学修养太低
文学老师的哲学修养太低——克己复礼为仁: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人生正途;实证科学只是众多科学的一种,实证科学占主导地位,是因为实证科学有利于资本增值;学而时习之: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
《中国文学史新著》读后感(三):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读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序言
先秦之诗经,魏晋之玄言。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明清之小说与戏剧。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最醒目的代表文学。
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呢?我们有什么是可以载入后代文学史的吗?
是莫言书写丑恶的小说?北岛理想破灭的诗歌?韩寒抨击时事的杂文?郭敬明的物质主义迷梦?亦或是,那些泛滥在网络中的言情、玄幻、武侠、官场等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无边幻想?
如果是后两者,或许会让当代以文学家自居的人们大跌眼镜吧。但谁能说它们必定不能代表我们的时代呢?
以下分析仅以本人对于章培恒先生文学史观的理解而论,既不代表本人立场,也不代表章先生观点。
文学的发展伴随着人性的发展。当我们的经济愈加的繁荣,我们的个体意识便也愈加鲜明。从先秦到当代,我们的人性之路就在曲折中,朝着个体性与独立性的方向不断延伸。文学由先秦的重群体轻个体,到魏晋的追寻内心之路,历经了波折与徘徊,达到了五四时期所谓的“人的解放”,而在近代,更是进一步发展出了更为个体化,甚至私人化的“私小说”。这是文学以人性为基础的发展。
而就文学本身而言,它在审美性和自发性上也在一代代的发展中表现出更为浓郁的特色。到了元戏剧和明小说时期,古典文学发展到了巅峰,而其突出的标志就是虚构文学。
这是我对章先生序言的理解。
他认为文学的虚构性标志着文学在人性上、审美性上和自发性上的成熟,具体表现在文学内容从主观抒情到客观描摹,到借景抒情,再到虚构描写以抒情。
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看来,我以自己的浅薄之见认为,网络小说也许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文学。
网络小说从一开始就走的是纯虚构的路线,它发轫于言情和武侠,演变出了后来的穿越与玄幻,并吸收了官场小说,到现在发展出了多种倾向的大杂烩。虚构是其一直以来不变的特性,这也正充分说明了其自发性。
虽然是纯虚构,但网络小说却格外重视人物的塑造,可以说正是小说里特色鲜明的各类人物形象,让网络小说在虚构之中,却比正统文学带有更多的烟火气息。小说里的主角往往是不为世俗羁绊,任情而为,任意而行。放任个人的性情,追求自我的实现或享受是网络小说里一贯宣扬的处世之道。从这一点上看来,网络小说顺着文学个体性的发展之路走到现在,似乎到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个人意识的**。这亦是符合文学在人性上的发展的。
而在审美性上,这却是网络小说的一大软肋,也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在网络小说的发端——武侠、言情小说中,并不乏审美性的元素。不管是温瑞安的诗词武侠,还是琼瑶的(过度)唯美风格,都曾为网络小说的审美性埋下一粒颇有希望的种子。到了网络小说初期的沧月武侠世界,其审美特性比之传统武侠更甚。而网络小说发展到当下,它已形成了高度商业的运作模式,作者的写作多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这样的导向导致了网络小说的批量高产,使其质量不仅是鱼龙混杂,更可谓是整体滑坡。结构的散乱,辞藻的堆砌,甚至是逻辑混乱、含义不明……各种问题让网络小说越来越让人失望,并为正统文学所不齿。但它的问题并不能取代它的本质。
上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