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华鹏(扬州大学教授):
十多年前看到96版《中国文学史》,当时非常激动。章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个基本观点有点冒险,但现在已经被比较多的人接受了。现在就可以更冷静、更理性、更*地梳理他的基本观点如何*地渗透到这部文学史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国文学史新著》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把初版导言中的基本思想渗透到了全书当中。
1949年以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都在努力找一条贯穿中国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我们找了很多,但实际上是走不通的。现在章先生在这部书中很鲜明地提出,文学中的人性的发展以及艺术表现就是贯穿中国文学从古到今演变过程的基本线索,这就把我们过去**索的找不到的线索找到了,这是本书很大的贡献。过去长期困惑的东西我们都不能解释,比如山水画、花鸟画,古典乐曲,这些怎么体现它的积极性,为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人都能够共同地欣赏,过去很难解释。这本书从文学史的写作中,从对中国文学全过程的梳理中论证了人性是贯穿文学艺术的最核心的东西,这是本书在理论上的贡献。
这本书最精彩、最有创建的还在于对文学嬗变过程的描述。第九编现代文学·嬗变期,把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结束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历史,作为文学的嬗变期,考查这个时期文学嬗变的种种新的因素、新的成分,理出了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嬗变的整个目录,处处与后面的新文学向呼应,对中国文学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作了一个整体地把握。在具体的描述当中,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注意前后的思想联系,他提出从嬗变期到新文学期的许多作品里面,体现了对人性的尊崇、对礼教的批判,比如《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同时一些诗歌里表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自由的渴望,这与五四以后的人性是相通相连的。第二是注重形象的联系,这里就不多举例了。另外就是一些作品的相互映照,比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与俞平伯的《花匠》有共同的东西,龚自珍的散文《尊隐》和鲁迅的散文《影的告别》在写法上有很多相通的东西。还有语言方面,叙事模式方面。这部文学史中都注意到了这些变化。从这些方面的内在联系来看,读了这一百五十年的文学史,就是出现了过去文学史中没有的一些新的因素嬗变期这一部分写得很好,分析得很细致。
黄霖(复旦大学教授):
这部《中国文学史新著》的确是一部成功之作。它有明确的治史目的。这是真正能写好一部文学史的基础。章先生写这部文学史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是要突破长期流行的文学史模式,成一家之言,以推动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当然,在这后面还是有更深层的对于现代文化发展的思考。他要突破现在文学史已有的一种模式。为此,这部书充分地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这也是复旦的一种可贵的传统。
第二,这部文学史有独立的文学史观。这是真正能写好一部文学史的灵魂。章先生这部文学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构建自己独立的文学史观。我理解它的核心精神是三条:人性的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形式美的演变;古今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次的新著的确清晰地表现出用这样的文学史观统率了全书。比如在分析高启的人与诗时,就突出了他对个性的尊重,并将他对个性的尊重与庄子、嵇康、李白、杨维桢等作了比较,使人清楚地了解了时代在发展、尊重个性在不同人身上的不同特色。再如在讲《文心雕龙》时,并没有在讲它的整个体系如何构建,而是从雕龙出发,围绕着刘勰对美的认识为中心来加以阐发。再如在分析张岱小品文时,就指出了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五四后的知识分子已有相通之处。
第三,这部文学史有创新的精神。这是衡量一部文学史学术水平的重要标识。这部书的文学史观首先是新的。在这一指导下,分期也就是新的,很有创意。在这样的全新的大的框架下面,具体对每个时期的作家作品的取舍、详略及其分析、评价,都鲜明地显示了一种创新的特色。特别如关于《玉台新咏》、《妖红记》、王彦弘、《浮生六记》等过去不为重视、甚至根本否定的作家作品都上了目,作了较为详细与肯定的评价。还有不少过去一般文学史中没有提到的二三流的作家作品虽然没有上目,但都照顾到,增加了全书的新鲜感与丰富性。当然,更多的是对一系列的作家作品作了许多富有新意的分析,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上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