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思想我非常同意章先生的观点,但我的一些思想呢,可能比较偏激,我对儒学的问题有很多想法,章先生讲的政治的压迫和思想的束缚往往使文学处于低潮,举的是明初的例子。儒学有它的优点,但它有很大的束缚,特别是后期儒学,宋明理学以后,三纲五常的束缚很厉害,中国文学史的生命是什么,它发展的主流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我非常同意章先生的看法,因为这个看法提出来使得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有一个全新的看法,不管这个看法将来是不是会为大家同意,但它是独树一帜的全新的看法。仅从这一点来看,在文学史编写的范围内,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这部书有一个全新的视角,现在国内的学者像章先生这样贯通古今来讲的是少数,不容易。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在人性之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艺术的发展。我看章先生作品的举例中有很多新的东西,介绍了一些大家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作家,说明他对他所介绍的作家作品有系统的清理,有自己的选择。这个不容易。我们看其他文学史,举例大都一样,举李白就那几首诗,杜甫就那几首诗,章先生不一样。比如说,杜甫过去一举就是《秋兴八首》,这部书里面没有提《秋兴八首》,我想章先生为什么没有提《秋兴八首》可能是因为里面的忠君观念。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判断文学发展过程中,他是经过考虑的。当然这些考虑具体会有不同看法,这不要紧。从文学发展本身来分析,而不从朝代来分析,这可能有不同看法,这也不要紧。章先生是从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来分析,他有他自己的体系,前后互相照应的关系。文学史问题复杂得很,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有定论。章先生这套书的价值在于他提供了新的模式,给人很大的启发。
程章灿(南京大学教授):
读完《中国文学史新著》之后,我觉得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这三句话,正好可以借用来概括这部新著的三大亮点。
所谓究天人之际,是指这部文学史中贯穿了人性的发展这条重要线索。探讨与文学演进同步的人性发展,也就是一种新的意义上的究天人之际。《新著》采取三段九编的分期法,三段包括上古、中世、近世,中世文学又分为发轫、拓展、分化三期,近世文学则细分为萌生、受挫、复兴、徘徊、嬗变五期。这种对文学史分期与命名,着意以人性的发展为立足点,并着力彰显人性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同步,可谓用心深微。中下卷各章标目中,亦时时透现着这样的用意,说明其思路是一以贯之的。与96年版文学史相比,《新著》对于人性的发展这一主题的理解显然更深刻,也更加融会贯通了。实质上,《新著》在追踪文学发展与人性发展同步的轨迹之时,已经展开了对文学以及文学性的重新定义、重新阐释--在我看来,这才是这部新著中最具革命性意义的实践,也是最应该强调指出的。
所谓通古今之变,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它是指在古代文学史内部,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现象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在《中国文学史新著》中,对这些关系的叙述随处可见,上下前后串连生发,使得文学史的脉络更加清晰条贯。其次,它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众所周知,这一概念是章培恒先生率先提出的,意在揭示一部中国文学史从古代发展到现代是合乎逻辑的演变,其间并不存在截然断裂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内部,蕴藏着决定中国现代文学走向的内因,而西方文化只是加快其朝着这一方向演变的外因而已。实质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说对中国文学的历史性作了重新定义。从这一意义上说,它不仅为文学史叙述设计了新的策略,而且为文学史思考开辟了新的方向。透过贯通古今的表面诉求,我们应该看到其有更远大的目标。
所谓成一家之言,当然是说这部新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其独到的特点。在内容方面,从作家作品的取舍轩轾、抑扬轻重,从文本例证的择定到具体的解析;在形式方面,从历史分期、章节分合到标题设计,乃至具见功力与匠心的文献注释,都有鲜明的特色。
因为这部新著的面世,曾经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也许会再度成为人们的话题。它所展示的文学史视野与对具体作品的剖析角度与解读方式,也将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因而推动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从而使其自身成为中国文学史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上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