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新著》经典读后感10篇(3)

  从具体的论述来讲呢,也使我们耳目一新。比如说,在东汉的辞赋与散文当中,非常注重书信,这些东西是以往文学史不讲的;在谈杜甫的时候,对杜甫后期的作品特别重视,因为编者认为杜甫后期进入四川以后自我意识的强化特点非常明显;对元好问的词作和文学思想很重视,而且把元好问作为近世文学最早的代表作家之一。这些具体的论述都很有新意。主编在书里讲,我们的目标是使此书真正的成一家之言。我想,一家之言的目标已经达到了,因为这部书自己建立了一个体系,而且确实进一步突破了原有文学史著作的模式,也就必然有助于促进文学史学科的更新。新时期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只有多元才能促使学术事业繁荣昌盛,文学史格局也要多元,正是从文学史格局多元来说,这部书虽然确实是一家之言,但它发生的影响必将是巨大的,也正是从多元着眼,在突破旧有的格式上,这部著作有着巨大的功绩,在积累新的模式上也有新的功绩。

  另外我还想说一句,就是这部书的历史定位。这部书出来以后或迟或早会成为一个研究对象,因为中国文学史的构成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合体。在这部书成为研究对象引起各种意见的过程中,也会促使研究者们对此作进一步的思考,作进一步的研究。

  我很同意严家炎先生的评论,这部书是目前从框架到内容都呈现新的面貌的著作,是一部具有独特体系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史著作当中开创了新局面,有助于中国文学史学科的推进和发展,从我们希望的文学史多元化格局着眼的话,它表现了当前的高水平。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

  1999年教育部评重点推荐教材的时候,我就提出这部教材应该进入重点推荐的行列。为1996年版的《中国文学史》在学术领域内有很大的反响,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高校教学当中,都是受到极大关注的事情。有了新的修订和改写,很多地方比原来更明确或者是有了一个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大家都很有期待的一部书。另外,我想最重要就是说,它无论是在体系上的探索还是深刻性在已有的同类书里都是非常突出的,对于教材建设多元化的总体想法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我当时说了诸如此类这样一些理由,其他几位专家也都觉得确确实实应该把它列进去。这算是创了一个先例,因为当时这部书提交的只有上和中。由此也可以见出这个教材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

  现在三卷全书出来了,我觉得比当初的确是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在近世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衔接、嬗变的关系上。因为若干年以来,章先生一直在倡导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在一个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然后结、灌注到教材的编写当中。这个特点是很突出、很鲜明的。

  我很同意刚才两位先生的评价。这是很重要的一部教材,有特色的教材,在整个多元教材的框架中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邓先生说得很好,作为一部很重要的教材,它自己很快也会成为研究的对象。在拜读的过程中,我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文学史的研究和编写当中,描述和评判之间的关系。任何一种书写都必然有我们的一个框架和一个特定的角度,而这个角度和整个的史实描述之间,这个关系、这个度如何把握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对于文学史的评判突出了思想文化内涵的某个方面使其更具有现代意识,在操作的层面、文学的式样、形式上面的一些东西和思想文化内涵在处理上还是有研究的余地。另外,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近世篇中尤其是向现代文学嬗变部分,是不是还可以再多关注一下明代后期以来女性的写作,我认为女性的写作无论是庞大的群体还是在其中体现出来的人性的觉醒,可能还可以再多关注一点。

  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我很佩服章先生在这几年身体不太好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这部巨作。而且章先生的写作思想非常明确,思想贯穿全书。

  这部书还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有些地方讲的很公平客观,比如大家都知道对于《西游记》的作者有争论,过去因为胡适、鲁迅讲是吴承恩,大家都讲吴承恩啦,但吴承恩的讲法呢我觉得在逻辑上有问题。但是不讲吴承恩呢,反对的力量非常大,我发现章先生写文学史讲到《西游记》的时候很客观,他并不因为自己是主编,自己觉得不是吴承恩就写不是吴承恩,而是很尊重其他学者的想法。再有就是关于分期的处理方法,我觉得比以前好很多,既有一个分期,同时朝代也要照应,双方结合的比较好。

上一篇:中国的品格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乌合之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