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后感10篇

  《乌合之众》是一本由古斯塔夫·勒庞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0元,页数: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合之众》读后感(一):原来还有另一个我

  依照勒庞《乌合之众》一书对群体心理的分析,“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群体中的个人是“无名氏”,在匿名的心理状态下,可以不考虑“我”的概念,他敢于想一些作为个人时不敢想的东西,同时在匿名的保护下,会做出一些作为“我”时不敢做的事。换言之,群体之所以会放纵其野蛮本能,是因为在群体中,很多制约他个人的因素变弱,并且会产生一种法不责众的思想,从而开始**其野蛮和破坏本能。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革”以及当下各种群体性事件中,人们所表现的非理性。

  《乌合之众》读后感(二):乌合之众决定世界进程

  本书的基本观点如下:“当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意识的人格会消失,无意识现象则会产生压倒性的优势,让群体里的人变得更蠢,更失去理智,在集体信念的感召下,人群会变得残暴野蛮,回归原始本能。”

  在归纳出以上的基本观点之后,我们便能赞同,在本书的附录二:“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中,有一句话极其准确的概括了本书的基本定位,即:勒庞这本书是一部以阅读法国大革命时间为基础的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学著作。

  所以想准确的理解本书所描述的论据背景,就一定要把书中的理论放在动荡不安,失去控制的社会环境中。不过倘若读者稍微的回顾一下那些动荡的年代,其实很容易理解作者到底写的是些什么,中国人都懂的。

  我个人认为,本书最有价值的看法就是一句话:无意识现象是人的本性。

  另外,我想说的是,虽然那些身处狂暴群体中的个人看上去非常愚蠢,但是,正是这样的一群乌合之众,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走向的决定性力量,文明是发展,或是停滞,乃或是倒退,都在这群智商有限的乌合之众手中。

  《乌合之众》读后感(三):Pardon?

  如果没有十分坚定的辩证思维,最好不要阅读本书。因为不仅其中有很多读者看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接受的,还有很多被当代主流社会心理学家所摒弃的,但是它流传了一百多年,有人评价说它提出了问题,这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认为这是一部反乌托邦著作,尤其针对社会主义,很多结论和引论都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极尽全力给予讽刺,所以有些地方在我们看来可能有失偏颇,甚至有时候会认为作者是个愤青,字里行间,我所能体会的,还有他给人强烈的阶级优越感。勒庞从一个医学生转变成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对于很多东西他有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给人的刺痛感,他胸中的思想不断发酵,终于形成了“乌合之众”这部著作,19世纪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从时间上看这部作品很可能过时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革命是一个高潮,所以与其说这是勒庞的心理学著作,倒不如说这是他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利剑。单就本版本来说,主体部分全部是勒庞的原著,一点注释也没有,我觉得增加一点注释会更利于整体把握这本书,因为有些地方提到的思想是以他之前提到的理论为基础的,其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一点我的上一本著作中已经谈过······”云云,然而一般的读者并不知道上一本著作谈的是什么。最后的附录倒还可以,把整本书的精华罗列了下来。

  不多做评论了,把附录三拍下来。

  《乌合之众》读后感(四):"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 读勒庞《乌合之众》

  据说有一个悖论,能把心理学的科学性直接给否了。说的是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大脑,而你研究的工具其实也是人的大脑,这不是自己研究自己吗?

  要说我们中国人应该算是够“自我”的,你看但凡是公共场合,总有国人“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但是在某些场合,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前一秒还在私下发牢骚的人突然慷慨激昂起来,会说些场面话,人五人六的。

  从大里讲,德国那么理性的民族,为什么会投入希特勒的怀抱?近读勒庞的《乌合之众》,不乏令人深省之处!

上一篇:《中国文学史新著》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醉玲珑》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