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后感10篇(13)

  在进行一系列的概念清理工作之后,千呼万唤始出来,涂尔干提出了他对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轨将所有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后感(七):关于“力”的观察

  “我们仍然没有弄清,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了人们要把事物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分门别类(涂尔干,莫斯,2012:100)”。

  从《社会分工论》到《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无论涂尔干的宗教转向让他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的问题却一直未变:“为什么个人越变得自主,他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为什么在个人不断膨胀的同时,他与社会的联系却越加紧密(涂尔干,2000:11)?”作为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社会学家,涂尔干的问题意识从来没有离开法国社会遭遇的问题。现代性**彻底颠覆了既有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那么调和二者之间的裂缝就是涂尔干的目的所在。与中晚期相比,《分工论》留下的问题实在太多。涂尔干试图建立起一套跳脱于哲学之外的理论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社会学研究他定义的社会事实这一概念开始: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涂尔干,2004:34)”

  从他特殊的定义来看,法律、道德、集体情感,一切具有规制性的结构式概念或实物都是社会事实。对于社会事实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而不是个体化的心理现象。在《原始分类》中,涂尔干自认为成功论成了分类是一种社会制度而非心理现象这一主题,换句话说,分类是一种社会事实。尽管在概述英译版导言中,罗德尼·尼达姆就已经把这本小册子的许多论据一一扳倒,但对于我的目的,对于“力”这一概念的观察,却必须从这些“谬误”的分类开始。

  在涂看来,认知不是纯粹的心理现象,而是非常复杂的社会事实,每一种分类的逻辑都蕴含着社会性和道德情感。那么又是什么支配着社会性和道德情感呢?除此之外,影响我们的做出判断的原因还有许多,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历史中,神学、哲学、科学先后占据主导地位,在它们登上神坛的时候,又是什么力量吸引个人呢?无论是宗教与科学,还是社会与个人,这些社会事实看上去是截然相反的概念,但在它们背后都似乎存在着一种支配性的力量。我们不知道这种力量是什么,因为现代社会太过复杂,厚重的社会表征体系遮挡了社会事实的真相。所以我们必须回到最原始的社会中去考察最原始的社会性内容——澳洲氏族社会的图腾制度。

  曼纳和瓦坎

  图腾制度被涂尔干看做最原始的宗教制度(社会制度),因为它是最简单的社会事实,在这一制度中发现背后的“力”也是最容易的。氏族社会的图腾多半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但是它们被这种制度塑造成一个部族的偶像。偶像是一种很神圣的物体,而神圣是人类所公认的至高无上的东西。这些图腾与部族拥有相同的名字,它们的标记代表着氏族,它们重要性的来源就在于它们是氏族的标志,“然而,偶像往往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或一块木头,其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涂尔干,2002:86)”。

  为什么一块石头会成为一种圣物?为什么褚灵珈变成了绝对的圣器?它们带来的各种禁忌,其背后真正的支配物就是这样一种“力”。在涂尔干看来,真正的图腾膜拜既不针对某个确定的动物或植物,甚至也不针对某个动物植物的物种,而是针对遍布于这些事物之中的混沌力量(涂尔干,2011:273)。在不同部族,这种力量被称作曼纳,或瓦坎,它们是这个世界固有的存在。在一些氏族社会,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来自自然的力量,因而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宗教力的观念。氏族的成员开始认为其他所有的神圣本原都只是这种宗教力的表达(涂尔干,2011:266)。无论是食用的禁忌还是触碰的禁忌,都是由这种宗教力支配的。他举例道:“原始人相信,如果它们吃了禁止食用的肉,就会自然而然地生病或死掉;这表明,这种禁忌的起源并不是简单的家庭关系所产生的感情。真正起作用的是另一种力,这种力不仅为各种宗教所共有,而且被认为会对亵渎做出反应(涂尔干,2011:418)”。

上一篇:《新坐商》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