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欢爱》读后感10篇(6)

  “哦,茫茫世间还有这样一个过客

  这样一个借文字取暖的人”。

  2006.08.23 - 24

  这是“空寂欢爱”中的一首小诗,他让我无数遍地品味,不知何种思绪,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睛……。

  这样一个借文字取暖的人,用他的文字,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空寂·欢爱》读后感(四):“让文字和我保持相同的体温”——晴朗李寒近作印象

  “让文字和我保持相同的体温”

  ——晴朗李寒近作印象

  □郁葱

  在2007年的诗歌述评《注视:每个字的光芒、温度和声音》一文中,我是这样评价晴朗李寒和他的诗歌的:“晴朗李寒真正弄懂了生活:他厌倦的那些,他爱上的那些,实际上都成为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对于过去拒绝的东西,他接受了,从容之后,有底气之后,有定力之后才会有这样的坦然。晴朗李寒感受到的不是沧桑而是彻悟,他说‘我的眼睛和心灵/对爱与美、疼与痛,始终保持了婴儿般的**。’我感觉这首诗是他成为一个优秀诗人的标志,因为他懂得了怎样使生活和文字都成为经典。”这是我读了他的诗《我爱上了……》之后对他的近作的赞叹,也是我对他近来创作的一种感受和评价。

  晴朗李寒性格中更多的是温和、温情、包容,他对幸福很**,对爱很**,对温暖很**——这是成就一个好的诗人所必须的,而且,这样的性情许多时候也是天生的。我一直在说,写诗需要天才或者说需要才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超常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是不可摹仿的,一个天才的诗人能从平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中感受最温润的最能触及到人的痛感的东西。而且我一直主张诗人和优秀的诗歌应该浸入更内在、更内涵的成分,晴朗李寒的诗所具有的比我期待的还要多。

  我感觉,如果说我内心更多的是理想主义成分的话,晴朗李寒便是一个智慧的现实主义者。他总是能够平静、熟练、自然的面对生活本身,他从容的叙述语言不是浅显意义上的哲思,而是给人更深层的沉实、厚重和恒久感。在一首题目为《冬末与女儿石门公园散步》的诗中,他这样说:“万物在悄悄恢复原色,青石翻动身体,/接受暖阳的抚**。/湖水一点点融化冰面,鸟鸣在最寂静的角落响起。//我是一个幸福的父亲,默默地/看你在石阶上奔跑,欢叫,/快乐让你长出翅膀,/让你变作透明的水晶。”在晴朗李寒细腻的描述中,我觉得连他运用的语言都像是他的女儿,充满了天真的质朴。然后他说:“记住这美好的一日,/在石门公园,/我们得享短暂的快乐和安宁。//终有一天,在世间,你再也找不到我,/你不要哭泣。我把全部的爱和祝福给了你……。”这样的诗句注定会被人们记住,因为它太深情了,所以也就很容易让人动情。

  晴朗李寒性格中先天沉厚、沉郁的成分多,长于思考。我前面说过他对幸福的感受很充盈,也很容易得到满足,但他知道如何享受哪怕“短暂的快乐和安宁”并从中得到放大了的美好。这种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比那些纯粹追求深邃和深刻的理性手法要诗意的多。其实相似的感受几乎每个有过共同经历的人都会有,比如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写过一首《儿子和父亲》:“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做许多种假设/其实/ 你看不看世界/是无所谓的 /关键在于世界/在看着你 /当你面对今天的时候/你只面对着父亲/而面对今后许多**或干枯的日子/你便只能见到/父亲的背影了。”这种单纯的思辨现在看起来就简单生涩得多。在一首诗中,我们毕竟不仅仅想得到某种思想和理念,而是要得到一种情绪、情感、语言、思想的综合艺术感受,晴朗李寒做到了。在晴朗李寒的诗中甚至也有感伤和悲凉,但那让人体味到的也是幸福的感伤与悲凉,这是一种成熟的功力。

  “这些年,我曾不止一次

  在文字的密林中迷失方向,

  沉醉于它的幻化与神奇。

  即便看到了

  返回的小径,听到了

  找寻者的呼唤

  我绝然不顾,又向着幽深掉转头去。

  这些年,我像愚顽的西西弗斯

  把文字的巨石

  缓缓推向陡峭的峰顶,

  又平静地看着它

  轰然滚下山谷,

  那最初的沮丧,牢骚和怨恨

  已被时光渐渐冲淡

  这些年,我把生命抵押给了文字,

上一篇:《巴黎风格的布杂货》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