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
《空寂·欢爱》读后感(六):王永:借文字取暖——李寒诗歌印象
王永:借文字取暖——李寒诗歌印象
文/王永
乡党李寒有一博客名为“空寂与欢爱”,出版一诗集也取同名,而在我对他的诗歌的阅读印象中,“空寂”与“欢爱”也成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
一、空寂
我们生存的空间充满着喧哗与**。高高的塔吊转动的声音,水泥搅拌机旋转的声音,电焊的闪光和电钻令人不胜其烦的声音,加速着城市丛林的生长。街道上,高分贝低重音的音响应和着城市激越的心脏的翕张,连同如过江之鲫的各色汽车的喇叭和刹车声,淹没着行人匆匆的脚步。当然,更有人们的种种欲望,在洗浴中心的红灯里,在星级酒店的绿酒里,或在正义的围墙的暗影中,放肆地膨胀。置身在不断提速的时代火车上,伴随着些微的晕眩,人们也身心俱疲地忙(忙字,从心从亡——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着,主动或被动地,无暇放慢脚步,打量一下西天的云霞,清理自己内心的野草。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空寂,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
苏东坡有诗云,“空故纳万物,静故了群动。”虚静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所推崇的创作心态。经由空寂的心境,空寂的修养,空寂的能力,李寒发现了“那些城市中的可怜人/多像走动的吸尘器”,并且有意识地“调慢了生活的时针/轻轻掸落自行车上的浮尘/前行的途中将尽量低下头去”。(《浮尘》)凭借着空寂的能力,他甚至能使繁忙的生活暂停下来,“从繁琐中抽身而去,让灵魂飞起来:/慢慢打量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那些/被匆忙的尘世疏忽的美丽。”(《暂停》)
刘勰在《文心雕龙•特色》里提到“入兴贵闲”,这也是关于审美创造心态的一个重要命题,意即排除冗繁事物的干扰,涤除玄览,保持心神的清虚澄澈,感兴就会不期而至,神思盎然。的确,除却了喧哗与**,空寂下来的心灵更加灵敏和易感,继而心生神圣和领悟,所以,在大海边,李寒能“让大海的蓝,吓得灵魂出窍”,突然全身松软无力;(《去年在威海》)所以,在一片杨树林,“ 淡淡的阳光毫无遮拦地/照耀在林间的空地上,残余的积雪/吐出青蓝的湿气。/我又一次停下脚步,在它们中间穿行,抬头仰望了片刻,/发现天空,又高了一些。”(《杨树林》)甚至,虎尾兰、满天星、文竹、仙人掌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不起眼儿的植物,都被他取为诗名,成为移情的对象。
不独对于身外之物的观照和领悟,空寂下来的心灵,更使得李寒对于自己的内心变化和生命的状态探幽烛微,心弦的和神经的**交织一瓣心香--“面对宁静之美,/我的赞叹暗藏于心,/我更多体味到灵魂的灼伤和神经的**。”(《河北作协•初冬》)“我一个人在暗处坐着/突然有些乱,有些忧伤”;(《微凉》)“同时冒出的,/还有我眼中突然的泪水,/它们瞬间恢复了/我与这个世界断绝已久的联系。”(《阵雨》)甚至,能在空白之中进入到生命的禅意状态:“这是尘世的哪一天--/我茫然独坐,/像一滴浓墨,意外地落上宣纸。静静地,黑着。”(《空白》)空寂下来的心灵,才能时常“失神”,“时时感到来自灵魂深处的**”,察觉“体内的黑暗”和“体内的闪电”,并生发为诗篇。(句中所引皆为李寒的诗题)
在空寂的状态下,诗人李寒甚至进入了迷醉的**体验--
……
世俗的灯盏,一朵朵熄灭,
躁动和喧哗,也向着梦境深处迁移
最美的事物,你们看不到,安睡的人呀
它们正一件件向我次第展开
我深谙,一人独坐的幸福
听青草间的虫鸣,像瞬息开谢的昙花
两条清溪从肋下流过:潺缓
一片湖泊在内心**:安详
七颗星辰向天宇疾飞:空旷
……
--《独坐》
也正是空寂的状态,使他能(在诗歌中)无欲无求,保持苏东坡“一簑风雨任平生”式的洒脱:“前面的路途还长,管它呢/要睡,就睡到被黄昏的阵雨叫醒--逍遥乎寝卧其下。”(《蝉鸣》)
里尔克说,“自从个人初次尝试在短暂事件的河流下面寻找自我,自从他第一次努力在白日的喧闹中倾听,一直*到自我的最深层的寂寞当中,--现代抒情诗便存在了。”(《现代抒情诗》,《永不枯竭的话题》P44)李寒的诗歌就是这样的“现代抒情诗”。
上一篇:《巴黎风格的布杂货》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