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欢爱》读后感10篇(16)

  化作烟尘。

  然而,我仍旧奢望

  有人会读到它们,

  并且叹息:

  “哦,茫茫世间

  还有这样一个过客

  这样一个借文字取暖的人”。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诗歌何为”这个问题了。对于李寒来说,诗歌是一种“火焰”,他借此“取暖”(前面提到他曾人生旅途比作“雪中穿过丛林”)。将诗歌比作灯﹑火,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不乏名篇。比如海子的《祖国》:“……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在这首名诗里,我们可以看出海子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绝与悲怆。还有两首同题为《点灯》的诗--

  把灯点到石头里去,让他们看看

  海的姿势,让他们看看

  古代的鱼

  也应该让他们看看光亮,一盏高举在山上的灯

  灯也应该点到江水里去,让他们看看

  活着的鱼,让他们看看

  无声的海

  也应该让他们看看落日

  一只火鸟从树林里腾起

  点灯。当我用手去阻挡北风

  当我站到了峡谷之间

  我想他们会向我围拢

  会看我灯一样的

  语言

  ——陈东东《点灯》

  ……

  他为什么要点灯?为什么

  要和人心一样的黑暗作对,和风,和流沙

  一样滑动的城市

  较量?他不想去石头里点灯。他就在你的门前。

  圆圆的灯光照着门环,像挂在眼角的泪滴。

  ……

  ——韦锦《点灯》

  前者是带有“唯美”意味,通过“让他们看看”的重复、“一盏高举在山上的灯”的意象和最后一节,我们不难看出诗人鼓足勇气的自信、不肯屈尊的高傲以及精英的启蒙心态(在英语中,“点灯”和“启蒙”的词根相同)。而韦锦诗中的“他”(诗人的自我对象化)“不想去”继续努力地维护这种姿态,“他就在你的门前,圆圆的灯光照着门环”,这里表明了诗人*当代,保持现实关怀的写作立场。他只想用那小小的灯光照耀你的家门——确切地说是你的心灵,他只希望以他的诗为礼品,在这个冰冷的机器时代能带给你会心的温暖、灵魂的慰藉。

  比较这几首同质隐喻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诗人形象和创作心态的变化,这是颇有意味的。相比于海子的悲剧英雄形象,李寒无疑更加地低调,或者说更加“现实主义”;相比于陈东东和韦锦分别想去启蒙和照亮的“他们”和“你”,李寒更加关注的是“我”。我们可以说,李寒的诗歌表现出更强的个人化色彩,他更加关注小家庭的“快乐和节日”,一己的内心律动和神经**。但是,这种“为我所用”的诗歌并不因此就变“小”(这里指审美价值和影响力),由于这种个人化的情感具有公共化的价值,这样的文字同样可以温暖“无限的少数人”。

  2011.3.8

  王永简介:男,河北河间人。生于1976年1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从事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研究,在《诗刊》、《河北日报》、《南方文坛》等发表论文多篇,在河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2部,承担项目2项,多次获得奖励。

  通信邮编地址:066004 河北秦皇岛河北大街西段438号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上一篇:《巴黎风格的布杂货》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