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由外向内,这是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
36岁,真是一个奇妙的年龄。或者可以说它打开了一个人的第二青春期。李寒到了36岁,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恐怕不仅是阅历的缘故,更是思想的成熟。
有丰富的诗歌阅读与写作经验的读者,都会从他的诗作中发现这一点。郁葱就认为《我爱上了……》是李寒成熟的标志,并对其相关“近作”发出了赞叹:“一个天才的诗人能从平实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中感受最温润的最能触及到人的痛感的东西。”他把李寒与自己做了对比:“我感觉,如果说我内心更多的是理想主义成分的话,晴朗李寒便是一个智慧的现实主义者。他总是能够平静、熟练、自然的面对生活本身,他从容的叙述语言不是浅显意义上的哲思,而是给人更深层的沉实、厚重和恒久感。” 与郁葱有同感的人一定不少。
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李寒的《爱……》,因为它不仅做到了宽容,而且让诗从语言学上升到了生命哲学高度。它不再叫喊,它所有的是“思”:
轻点儿,再轻点儿,/让我们说出:爱……//不是一声,痛苦地,哀!/不是二声,忍受着,挨——/不是三声,困惑地,嗳?/也不是四声,叹息着,唉……//它无需声调,只管轻轻地/从心灵深处/穿越漫长黑暗的喉咙/自平静的舌头上滑过/在稍稍开启的**间吐出//爱——//甚至,它没有声音,只是/一个嘬起的口型,/一记刹那间的眼神儿,/一朵唇边的微笑,/一只伸过来,如花绽开的手掌。//你爱我吗——//多少年后,我们不再问这样的话,/相牵的手指不再有电流奔涌,/对视的目光也不再激起火花,/我们一起慢慢地老了,/我们的灰烬/安放在一起,也慢慢冷却,/谁又能说,这不是爱?(2006.09.23)
李寒的这些诗,让生活回到原点、本质和当下,而不是“从明天起”,他要理想而不要主义,他要把生活诗学展示给人们。“一个能记录自己心灵史的诗人一定是一个认真的、严谨的、出色的诗人,我们有些诗人是不懂得写诗就是在写自己这个道理的,他们貌似广博的‘社会抒情’太泛泛了。” 李寒超越了“社会抒情”,他从“日常叙事”中发现了诗的本源,这一发现让我想起了那句艺术判断:伟大的题材是留给平庸的作家的,平庸的题材才是留给伟大的作家的。——作品的价值大小在于其意蕴和境界,而不在于取材的宏大与否。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成熟,在于对生命的敞开,是对于物理时间、物理空间的放弃,而逐渐转向对心理时间和生命空间的思考。《晴朗——给自己》虽然是他送给自己的,但是注定被人们记住:
最好有一场风,吹尽这城市上空的阴霾,/最好有一阵雨,涤净悬浮在心中的尘埃,/在此之后,最好天空还原为蓝色,/大地,袒露出优美的肌肤。/寒露未去,清霜未降,/远处的西山中,最好秋柿正红。
给我晴朗的一日,美好的一日,/让一个生命就此诞生,/或者就此老去。飞逝的青春,让钟表的时针/一点点刮褪颜色,没有什么值得忏悔/和抱怨。三十六年,对于一个人,/多么平淡的一个奇迹。
在日子琐碎的缝隙间,还是最好匆忙一些,/无暇顾及赞美和嘲笑,/告诫自己永远感恩,谦逊。低头走路,/而让梦想高高飞翔,/学会宽容绊倒自己的石头和绳索。/让心中理想的灯盏,片刻都不要熄灭。
从此以后,相信每一天都是/最好的一天,相信善良,相信爱,/那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人/都会得到我的祝福。/如果生命多延续一天,希望/写下的文字,最好多贴近一些自己的心灵。(2006.10.22)
其中有幸福,有矛盾,有晴朗,但是他做到了“真情不伪”。不再是社会抒情,不再制造箴言。不再像汪国真那样轻俏,也不再像“第三代诗人”那样看透一切般“媚俗”。最重要的是,他坦然承受生命的缺陷,不再有时间的焦虑,他畅饮生命的满杯,他退回到了童年。这首诗让我想起朱自清的长诗《毁灭》的结尾部分:“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虽然这些印迹是极微细的,/且必将磨灭的,/虽然这迟迟的行步/不称那迢迢无尽的程途,/但现在平常而渺小的我,/只看到一个个分明的脚步,/便有十分的欣悦——/那些远远远远的/是再不能,也不想理会的了。/别耽搁吧,/走!走!走!” 作者的心是坦然的、平和的,如同流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度量”(日本黑田孝高《水五则》)。
上一篇:《巴黎风格的布杂货》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