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与经纶》经典读后感10篇(7)

  是以,由于我学力不济,也只能遗憾地忽视刘小枫的引导和暗示,停留在对《论六经》本身的理解的层面了,希望能够将此书作为研究以熊十力为代表的新儒家思想的启导,进一步进行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关研究。

  一、阅读背景

  (一)关于熊十力

  “吾人不能保任本心,乃任私欲起而障之,即天理不得显发,故说为灭”。

  ——熊十力 《十力语要》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他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贫苦农家,幼时为人牧牛。父母相继病亡后,他读了半年乡塾而游学乡间。后受到维新派影响,读孟子、王船山、顾亭林书,萌发革命之志,欲物色四方豪杰,共图天下事。为“运动军队”,熊投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他的革命活动在蒋介石篡夺革命果实之际画上休止符——蒋取得国民党军政大权后时移世易,熊十力作为革命的参与者,内心的痛苦和绝望是一般党员难以理解的。他的天才或智慧直觉明了,当是时也,他已经无回天之力;但他有足够的力量打出另一片天地。目睹世风日下,民生凋敝,人道灭绝,他发问 “由这样一群无心肝的人革命,到底革到什么地方去呢?”他“以为祸乱起于众昏无知,欲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以正见”,跟鲁迅一样,熊深感“革政不如革心”。

  熊自谓:“决志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一生之大转变,直是再生时期。”从此,熊十力慨然脱离政界,踏上了长达十余年的“默识”之路。后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先生研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因反对文革,绝食身亡。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先生也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并写成《读经示要》等关于儒学的著作。他对胡适等人“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语体文本杀青付梓,由重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第一部著作出版。此书是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如果依据文言文本尚可把熊氏看成“新佛家”学者的话,那么,以语体文本为界,则应当视其为“新儒家”学者。此书与稍后出版的《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熊十力无限寂寥的暮年,他感叹道:人生七十,孑然一老,小楼面壁,忽逢十祀,绝无问学之青年,后顾茫茫……即使如此,这位现代中国新儒家最富原创性的奠基人,仍然寄托宏愿于未来:“有依人者,始有宰制此依者;有奴于人者,始有鞭笞此奴者。至治恶可得乎?吾国人今日所急需要者,思想独立,学术独立,精神独立,一切依自不依他,高视阔步,而游乎广天博地之间,空诸倚傍,自诚自明。以此自树,将为世界文化开发新生命,岂唯自救而已哉?”

  余世存在评论熊十力的一生时,用了“狂放与癫狂”这样的形容。在于他中年才志于学,在霸力治世的20世纪,自成天地,在政界学界纵横意气;在于他的行迹不同于陈寅恪那样的“自由民”学者,也不同于甘地那样的圣雄,他更像一字不识的六祖慧能,又像乱世之际的孔子,自成教化,从风从雨,以弘大道。然而,这些宏大的话语时常让人们忘了,当时的熊十力也只是一个寻常的中国人,他不过把普通中国人内心都能感受到的人性“仁守”了一生,并培养了极为优秀的弟子弘扬这种道德自我、个体本位和文化自觉。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大字不识的慧能做到了,幼学功夫不好的熊十力也做到了。

  (二)关于《论六经》

上一篇: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财商教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月亮和六便士》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