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尚到波洛克读后感10篇(5)

  纽曼丝毫没有为马瑟韦尔的遗憾所动,他再次复信—— 信写得更长,口气更不留情。他在长信中试图论证:马瑟韦尔实际并不像他自己表现的那样是个看重友谊的人。他列举出好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事例之一,马瑟韦尔在画家托马林 (Bradley Tomlin)的纪念展介绍中,把托马林的艺术说成是“业余爱好”,纽曼认为,公然说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是业余爱好,是攻击;事例之二,马瑟韦尔曾吹嘘说是他把“自动画法”教给波洛克等人的,这是掠人之美;事例之三,1948年戈尔基过世,纽曼要写纪念文章,马瑟韦尔找他,叫他别写,这做法太不够朋友——“可我还是写了”;事例之四,马瑟韦尔在某次采访中暗示克莱因那种中国书法似的抽象画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事例之五,马瑟韦尔说喜欢斯蒂尔的画,可在1950年,当一群同好的艺术家们要在《纽约时报》上联名抗议当局对斯蒂尔画展的轻视时,为什么马瑟韦尔是第一个拒绝在上面签名的人呢?还有,他既然喜欢斯蒂尔的画,为什么他在1947年为一家杂志编辑“当代画家”栏目时,不把斯蒂尔放进去呢?最后纽曼说,这些人全都已经过世,不能站出来驳斥马瑟韦尔了,而这次马瑟韦尔却没等到我翘辫子,就要把他的这种“友谊”强加给我,谢天谢地,我还活着,我因此可以亲自站出来揭露他的“友谊”,这种友谊居然会无视我们的艺术成就,而只是把斯蒂尔和我的艺术归结成毫无品位的“条纹”!

  马瑟韦尔复信声明,他的原意实在不是要羞辱纽曼先生,并希望结束这个争吵。

  可纽曼斗志不减,继续写信说:“我最近已经跟罗斯科谈过了,争论所涉及的斯蒂尔的画是那幅《插图四号》,说这幅画和我的作品有什么联系真是太可笑了。我的老相识要这么做究竟是什么用意!?过去他可不是这样的,我还记得我1950年开第一次个展时,马瑟韦尔对我祝贺说:‘我们一直以为你是我们中间的一员,可你的展览表明你跟我们所有的人都不同。’那会儿他可没有看见斯蒂尔的画跟我有什么相似处,他只看到不同。就是斯蒂尔本人,也曾在一次的来信中提到我的作品说,那些‘生动的火焰’不是‘线条的肖像’,而是涵意深刻的重要的新东西。”

  马瑟韦尔对这种没完没了的争论只好举手投降,他复信说:“我对于同纽曼发生的这场争执非常遗憾,因为在我的采访中被纽曼认为的那种伤害性的比较是完全无意的。对我而言,纽曼是一个非常有创见的画家。在这个前提下,我休战。”

  于是,纽曼舒服了,饶了马瑟韦尔,不再吵下去。

  这些事例是关于一个艺术家人品的,可更要紧的是他的作品,只要作品好,人品上的缺点也就可以带过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美术史是写艺术家的艺术成就的,不是品藻人物的,更何况我们不能因“言”废“人”,不是吗?

  3

  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纽曼作品的事例。

  1990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买下了一幅纽曼的抽象画《火之声》,价值176万美元。这个消息一出,举国上下群情激愤,一致声讨国家美术馆“瞎了眼”,用民众的纳税钱买下这么一幅东西,根本就是糟蹋人民的血汗。民众反抗的原因在于,纽曼的《火之声》是一张过于简单的抽象画,画家只在高5.4米、宽2.4米的巨幅画布上平涂了三条色带,两条深蓝中间夹着一条红色,看上去像一面旗帜。用他们文化部长的话说,“这幅画看上去像是用了两罐颜色、两根尺,在十分钟内画成的”。

  不能说加拿大民众见不得美术馆出高价收藏艺术,1992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买了一幅17世纪意大利画家贡多·瑞尼(Guido Reni,1575—1642)的画,花钱更多,几乎是《火之声》价格的一倍—— 330万美元,却没遭到任何人反对。可1993年,当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收购另一位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罗斯科的作品《第16号》时,却再度引发了全国性的非议(罗斯科的《第16号》由三个大小不一的矩形色块顺序排列着撑满整个画幅,和纽曼的《火之声》一样,这幅画在技术上也没有任何难度)。显然,加拿大民众倒不在乎美术馆花钱收藏艺术品,但他们在乎钱要花得值。说穿了,纽曼的抽象画让他们觉得实在太不值了,才一片声闹起来的。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加拿大的各种媒体发文章、登漫画,对国家美术馆此举嘲讽指责,一片怨言。

  面对众怒,美术馆的专家们虽然惊慌,但绝不让步。于是,他们也发动了所有的力量写文章,开学术讨论会,为这幅作品辩护。美术馆的坚定来自两个因素:一、在西方,知识分子非常独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受来自政府和民众的影响,他们在其位,就有权利谋其政,即使他们遭到批评,也要坚持己见,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二、艺术上的事情,是非最难分辨,略通艺术史就能知道,历史上一切新作品、新手法在问世之时被辱骂、被唾弃,若干年后被尊为先锋、革新,其作品被高价争购,是艺术史中的“保留剧目”。因此加拿大国家美术馆的专家们认为,他们不过是再次面临了相同的情境:文化精英和庸俗大众的对持。他们作为先进思想的代表,有义务给民众引导与启蒙。民众们懂什么,他们只会一味地俗,一味地营营苟苟,光知道盯着那笔钱,却不知道艺术的价值全在无形无相的精神,他们正是需要多被类似的画熏陶启蒙,才会知道一个伟大的美国风格—— 抽象表现主义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决不能让步,假如让了步,艺术史怎么能往前推动呢?人们的审美趣味怎么能提高呢?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剪纸》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西棒槌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