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是一本由阎云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读后感(一):Rabbit
语言晓畅,可读性非常高。截取几个片段从个体化角度阐述了中国非集体化以来的变革。
尤其在刚走上社会,对一些现象开始初步认识的此时,更有拨云见日,抚掌击节之叹。
我原先以为中国社会阶层板结始于九十年代利益调整和腐败日益严重后。然而实际在农村非集体化后在职干部通过权利寻租提高经济地位,原先的中农及四类分子地位提高,贫农还是贫农。
放贷者王先生的案例展现了在社会关系网取代了国家控制的语境下,一个“能人”是如何通过拓展关系网络和履行人情义务,平衡分流风险,而且使可疑的借贷生意道德化的。对当代社会的人情流动的理解有着极好的参考价值。
北京麦当劳的案例也非常有趣,我已经记不得麦当劳肯德基最初进入我县的情况,但是可以推测和星巴克刚进入时情况相类。不过时隔十多年,星巴克光环消失的速度比麦当劳肯德基快得多。
研究者以彩礼为切口(可参照当今城市青年买房)对农村青年身上的个体化(实际是极端利己主义)做出了分析和批判——他们对独立性的追求是以牺牲父母和年幼手足的独立为直接代价的。缺少自立更生的意识,使他们感觉自己有权力向父母要求经济上的支持来实现他们的幸福,同时还声称自己是独立的、个人主义的。这种对个人主义的误解是由于个人权利与自治的自由主义观念长期以来被国家认为危险而遭到压制,于是个人主义畸变成了利己主义。针对父母的态度,著者称中国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最重要职责,就是维持血脉延续。中国的个体不仅仅是凭借出生权就可以拥有自主性,而是必须扮演好一生中各种各样的角色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中国的个体化进程确实给个体公民带来了更多的流动、选择和自由,但国家却没有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支持。中国的个体为了寻求一个新的安全网,或者为了再嵌入,被迫回到家庭和私人关系网络中寻求保障,等于又回到他们脱嵌伊始的地方。
尽管书中部分案例时间较早,但结论多可以适用于现今,恐怕也说明其内容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前瞻性,于我们也多一个理解社会的角度。
活在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同时面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诸多问题,此书也令我们反思作为个体应该怎样从传统的支持与支配的语境中撤出,怎样面对丧失实践信仰与安全感,以及如何重新整合定位。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读后感(二):故事书一样的论文集
整本书构成了一篇巨大的论文,而其中的每一章又是相对独立的大论文,整个结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论文的内容像是通过讲故事来向大家展示中国社会个体化的一个发展过程。
这是第一次没有强迫的看论文,反而收获了很多。这本书可以当做是对中国三四十年代到近代的知识普及教材,让我对中国过去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民生活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以前总是听妈妈说他们以前过各种苦日子,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对那时候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于我这个非人类学的读者来说,我很喜欢!
本书中其中有一章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那就是第十章《麦当劳里的社会空间》,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的快餐厅来揭示当时在北京的快餐消费的丰富意义。在这过程中作者主要以麦当劳为例,让我们看到一种文化的发展。其实我更加看重的是作者实际上指出了麦当劳在中国为何如此成功的一方面原因。我之所以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是因为看到作者的分析我产生了分析麦当劳在中国成功原因的冲动(主要是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如果在准备硕士论文之前看到了这本书那我的毕业论文就不会那么平淡了!
在《如何做一个工于算计的好人》一章中,作者介绍了下岬村王姓村民对自己家财务规划的具体内容,虽然作者讲的重点和我看到的重点不一样,但是我认为这位村民的行为不管在过去还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还是某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突然发现我对国家、家庭和个人的排序也正好符合书中作者提到的关于中国个体化的某一观点,看来国家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啊!)。我个人相当佩服这位村民,在那个年代就有那样的投资意识,在现在他也会成为富翁的。他提到钱应该改花在该花的地方,他家当时的钱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其余的开支主要都是投资,不管是理财投资还是人情投资,他都做得很好,这也是后来他收获更多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也正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舍才有得”,我想这对于我、我们都是应该好好学习的地方!
上一篇:《重新发现社会》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当你途经我的盛放》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