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欢爱》读后感10篇(3)

  关于本诗集的创作风格与水准,郁葱老师的序《让文字和我的身体保持相同的温度——晴朗李寒近作印象》中有着精准的阐述,“他总是能够平静地、熟练、自然的面对生活本身,他从容的叙述语言不是浅显意义上的哲思,而是给人以更深层的沉实、厚重和恒久感。”

  隽土深以为然,这里的文字不是做出来的,我没有看到可以学到的技巧,却又深感从中受到关于创作的某些启益,并通过对作品中所呈现的那一切而对“诗意人生”的寓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2009年12月26日

  《空寂·欢爱》读后感(二):把文字轻抚成精神的丝绸——读晴朗李寒《空寂·欢爱》

  把文字轻抚成精神的丝绸

  ——读晴朗李寒《空寂·欢爱》

  左春和

  当代诗歌的技术理性已经使语言板结、硬化凸起,晴朗李寒是那种把诗歌世界柔软下来的人;当代诗歌的语言狂欢已经使价值预设无限膨胀、知识狂奔,晴朗李寒又是那种让诗歌时间慢下来的人;当代诗歌的消费主义嘉年华已经使诗人们进入了文化困境和集体梦魇,晴朗李寒正是那种让文化恢复多向度生态的人。读他的诗集《空寂·欢爱》,你会发现他对诗歌的技术主义毫无兴趣,只是保持自己对语言的把握习惯。诗中也没有文艺腔调的修辞训练和文学化的道德经验,只是让文字自然地行走。尤为独异的是,他崇尚的简单表达不仅减少了意象的资源透支和语词污染,还让我们顺着一个晴朗文本看到了诗意的深湛和真实。

  本来在一个后工业社会中主流文化已经把既定事实无批判地接受下来,后工业极权主义通过语言清洗把每一个体都在变成单向度的人,文化的批判、否定、抗衡和证伪能力也在丧失。居住在一个建筑大试验的后社会主义城市里,对一个**的诗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折磨,在价值出逃和病态文化的多重逼仄下,诗人只能退守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把握精神的温度。在诗歌的炫技性表演占位心灵质量的诗坛政治学场域,对于自我精神真实的坚守必然付出世俗生活的机会成本,然而晴朗李寒正是这样积极躲避了这种表演性喧闹的人。他知道诗歌语言的意义不能等同于既定事实、经验事实和世俗操作,所以,在他的诗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当下颂歌和当代诗歌技术主义浪潮的痕迹,他只是沉浸于他的诗意感受和表达经验中告诉我们文本之下世界里没有被消费极权清洗的声音。在城市化病态社会和诗歌生态症候的双重夹击下,反而使他保持了一种语言游走的单向度的清醒和独立,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洁净自身的语言体系。多年来,“知识分子写作”的伪诗学神话,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感受力下降、心灵枯萎、创造力恐慌和诗意贫乏的病理机制基础上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诗坛才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事件效应”与此相互映衬,诗歌的心灵对话让位给“知识分子”的“学院权力”。为了保持“诗歌权力”的既得利益,诗歌在社会文化场域的业绩激励下不断被这种格式化裁判所招安,心灵的质量和语言的洁身自好反而被逆淘汰。然而,那种倡导“知识分子写作”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完成知识分子的角色与担当,他们当中只有高尔基,而没有阿伦特,只有余秋雨,更没有贺卫方。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让人看到了技术主义的信仰虚无,还使他们陷入了一种价值悖论,这场知识掩盖常识的表演也已穷途末路,正走在令人唾弃的失败边沿。晴朗李寒是较早保持了对这种“知识”表演警惕的人,他没有因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权力垄断而去倾心追慕,而是只让心灵品质与自己的语言方式深深相爱。在他的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难得的纯净和率真,就像他爱恋他的妻子从不云山雾罩、拐弯抹角。在《忧伤》中他写首:“从前的日子在指间流逝,/烛花照泪湿,春宵一刻短,/还有多少风雨在路上,/说吧,忧伤!”他说的如此直截了当,干净洒脱,但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内在意蕴。还有《雨说下就下了》一诗中的表述:“一片云彩一片雨。我们顺从了命运的/安排,像洪流冲积的河岸/走在各自的天空下,越来越远/眼下,一场风吹吹,地皮就干了/而屋檐流下的雨水/在下水道,我听见,喧哗了一夜。”这本诗集中还有更多这样如行云流水般的诗句更令我感到意味深长,这里没有“知识”的炫技,只有生命的真实经验和诗歌的表达经验。如果说,炫技派已经使诗坛盐碱化得太久了,晴朗李寒的诗又让这里的土壤出现松软。

上一篇:《巴黎风格的布杂货》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贝聿铭全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