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读后感精选10篇(8)

  陈舸的很多作品,在笔者看来,都是现代性和逆现代性的欢媾。要言之,既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讨论其现代性;也可以从主题学的角度,讨论其逆现代性。笔者非常喜爱的一首小诗,《半山》,正好可以派上用场。此诗意在赞美蜜蜂养殖户的简朴生活,——“简朴生活”恰是生态文学的第三个重要母题,此处姑且存而不论;当前行文需要,是要拈出此诗有意无意间采用之佯谬(paradox)修辞。此诗结尾说到电视图像“也不会/出现鳞翅目的一闪”,初读来颇有疑窦,因为蜜蜂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蜂类),而非鳞翅目(Lepidoptera,蝶类)。诗人越过分类学,从招蜂到引蝶,此种佯谬,凭空求得意义的转捩和斑斓,恰是现代修辞的奇兵。此其一。此诗主题在于探究那蜂箱式的“带刺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现代文明所能达臻,恰恰相反,它与前工业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无为,虚静,超验,“荒野当作圣殿”——遥相呼应。当然,之所以有“带刺的”作为限定,是因为这种逆现代性仍然与现代性(科技的,物质的,而非修辞的)相错嵌,正如诗人在《术士的烦恼》中的供认:“我可以和我身体里的雌**尾”。这必然是烦恼重重的交尾。此其二。

  吾国曾有学者忆及,留学时选修美国文化史,总会在参考书目上看到《处女地》(Virgin Land)。此书早有中译本。作者亨利·纳什·史密斯(Henry Nash Smith)如此写到,“能对美利坚帝国的特征下定义的不是过去的一系列影响,不是某个文化传统,也不是它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而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⑾,我们也希望这部书,还有《庄子》,《沙乡年鉴》,当然还有两部《林中路》,出现在中国大学的参考书目上,让这些书教会我们懂得何谓“帝国”,并且甘愿不停顿地学习层岩、树根、“蝴蝶扑闪”和天地。

  2014年12月9日

  ———

  ①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下引诗句,凡未注明,主要见于此书。

  ② 张隆溪曾将古希腊之“逻各斯”(兼有“思想”与“表达”之意)译为古中国之“道”。参读张隆溪《道与逻各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6-81页。

  ③ 美国生态学会在1916年就已成立。

  ④ 此句见于陈舸《去海边》。“逍遥”见于《诗经》和《离骚》,当然还是《庄子·内篇·逍遥游》最为士林所知。晋人郭象注云:“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务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清人王先谦注云:“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 参读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页。王先谦之“天”同于郭象之“物”。“天”和“天地”在本文中多次出现,其意与“任天”之“天”无异。“任天”,而非“任人”、“任我”,正是本文立论之要。可见逍遥正是指“与物优游”,按照生态诗学语码来翻译,就是指人与自然尽可能和谐的关系。但是在陈舸这里,可能“逍遥”是指“我”的本然状态,而“葱茏”则是指“天”的本然状态,两者互感意外,措手不及。作为使然状态之反对,本然状态者,或可解释为“真”。

  ⑤ 如果这种文明的确带来了短暂的“光明”,那么诗人愿意退居于“幽暗”或“黑暗”。参读《散步记》末行,《半山》第十行,《去海边》第二十五行。

  ⑥ 张枣《春秋来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⑦ 这种信手信腕的“平行研究”(借用比较文学术语)还可以在陈舸及其《破柴》和江非及其《花椒木》之间展开。前者在破柴时遭遇了“时间的一点小麻烦”,后者则在劈柴时“碰到了时光的峭壁”。两件作品对读,必将生发出若干相映成趣的论点,可惜不能紧扣本文主旨,或可留待将来另成小文。

  ⑧ 转引自高歌、王诺《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⑨ 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沙乡年鉴》,转引自耿纪永《生态诗歌与文化融合:加里·斯奈德生态诗歌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7页。

  ⑩ 李汝珍《镜花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229页。

  ⑾ 《处女地》,薛蕃康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92页。

  《林中路》读后感(九):论陈舸:经验与教养

  经验与教养

  ——读陈舸的诗

上一篇:设计诗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