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悲悯
正是希望,即种种期望,才是令我们恼怒和苦痛的罪魁祸首。
世俗世界的最大特征,也是它的最大缺陷,即它的乐观主义。它总体上信奉所谓不断进步的传说故事,简直到了非理性的地步。这一信条立足于科学、技术、商业之上,现代世界将这三大变革力奉为当代救世主。
作者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和经济发展轨迹不可否认地指向一种明确往上的趋势,但个人并不等于人类。作为个人,我们的生活若与中世纪的先辈们相比,照样遭遇着意外、伤心、嫉妒、忧虑、死亡。但先辈们至少活在有宗教的时代。基督教把希望牢牢地扎根在来世,扎根在此岸世界之外遥远的道德完善和物质完美之上。
在历史的目前时刻,世俗人士比起宗教人士要乐观很多。
正是我们当中最雄心勃勃、最风风火火的那些人,最最需要借助宗教来浇灭其心中牛气冲天的热望。即使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奉行无神论的基本准则,即相信此岸世界是我们所知的唯一世界,我们也仍然应当努力采纳彼岸天堂的信奉者所具有的敏锐视角。
对于婚姻,基督教和犹太教不会把婚姻当作纯由主观热情所促成并主导的一种结合状态,它们会更加低调地将其视为某种机制,个体能够借此在社会中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并因此在一位亲密朋友的帮助下,借助神圣的指导,着手培养和教育下一代。
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并不必然意味着生活将被剥去欢乐。悲观主义者能够比其对立面拥有大得多的赞赏能力。
宗教明智地认定,我们都是先天就有缺陷的动物,无法持久地拥有幸福,受困于蠢蠢欲动的**,汲汲于名利地位,容易遭受惊天事故的打击,无时无刻不在逐步迈向死亡。当然,宗教在许多情况下也相信,存在着神灵帮助我们的可能。宗教的哭墙等场合,有一个基本却又无比抚慰人心的举措,即公开承认,就遭遇烦恼和悲痛而言,我们大家谁也不是例外。
七、视角
讲圣经里的约伯,上帝的建议是,不要强调自己多么重要,受了多少委屈,从而一心想要改变个人的屈辱,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并且欣赏自己本质上的微不足道。在一个无上帝的社会里,生活中的重大危险在于,它缺乏对超然存在的提醒。一旦遇到扫兴的事情乃至最终的毁灭,我们难免手足无措。既然上帝已死,人类便增加了站到心理舞台中央的风险,而这点对人类恰恰是有害的。
宗教是一种特征,象征着那些超越我们的东西,宗教也是一种教育,教育着人们,能看到自己的微不足道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某种更庞大、更古老、更美妙的东西让我们回归自己应有的位置,这不是一种屈辱,应视作一种解脱,可使我们摆脱对自己生活不切实际的勃勃野心。
宗教比哲学更加急切地理解到,只在书本中谈论这些想法是不够的。在宗教诸多精明的做法中,有一点就是有规律地提醒大家超越小我。能够使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众都能介入并沟通的介入点是:天上的日月星辰。科学对我们有意义,不仅因为它帮助我们控制了这个世界的某些部分,而且因为它展现了我们永不可能掌控的东西。人类需要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反复地与超凡世界建立联系。
八、艺术
对于博物馆取代宗教的观点,作者认为博物馆或许有条件去满足以前曾由宗教所关注的那些需求,但由于它未能处理好受托管理的那些珍贵材料,故而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大部分潜力。前者很难回答一个根本问题: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当作品主要以具体信息载体的面目向我们呈现时,艺术兴味也随风飘去。与之相反,宗教决不会逼着大家去瞎猜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它告诉我们,艺术就是一个媒介,旨在提醒人们何为重要的东西。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要指导我们,如果希望成为清醒、善良、心智健全的人,应当崇拜什么,应当鞭笞什么。艺术是强制唤起记忆的一种机制,旨在提醒我们应当敬爱什么,感恩什么,回避什么,畏惧什么。
人类需要艺术是因为我们太过健忘了。需要用艺术来刺激我们无精打采的想象力,需要用纯粹哲理表达所不能胜任的方式来激励自己。伟大的艺术品则通过诉诸感官,会抓住我们绝不松手,直到我们完完全全地记住为何上述品性至关重要,以及社会为了自身的平衡和健全多么的需要这些品格。(作者修改黑格尔的艺术定义)好的艺术是某些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心灵的正常运作至为重要,它们决定着我等是否有能力知足感恩并践行美德,可惜这些理念极其容易被人们忘却。
上一篇:《告别娑婆》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怪》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