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之道》的读后感10篇

  《玉器之道》是一本由张远山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6,页数:5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玉器之道》读后感(一):道,得真道,行正道!

  复原华夏知识总图,贯通华夏八千年史,解密华夏文明之谜,惊世骇俗!华夏祖先智慧卓绝,中国人的骄傲!顺天应人,以人和合天,去伪道邪道,趋真道正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少喊口号,少些浮躁,老老实实读《玉器之道》,这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读的书。让我们拿出勇气穿越历史风沙,亲临远古现场,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

  《玉器之道》读后感(二):我们必须将我们自己置回到伟大的开端之中

  千古兴亡 陶玉铜启文明,合族乃为华夏 百年悲笑 王观堂开天眼,百年考古发现 一时登览 穿越历史风沙,回到上古现场

千古兴亡

  陶玉铜启文明,合族乃为华夏

百年悲笑

  王观堂开天眼,百年考古发现

一时登览

  穿越历史风沙,回到上古现场

  近世中国的考古大发现,加之历史、考古等诸前辈“上穷碧落下黄泉,**找东西”。中国之文明发端得以逐步印证。面对历史,王国维与陈寅恪两位先生的态度,代表了近代以降中国学人的两个面向。王国维作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别开天眼,其“二重证据法”将地下材料与纸上材料比较印证,让甲骨文研究从清儒的文字学桎梏中扩展至历史学,将商代传说验证为信史,其间的文化功德,至今令人感佩。王国维咏史绝句中,有感叹甘英使大秦功败垂成的句子“人间壮观君知否,黑海西头望大秦”,或可旁证其学术天才之外的卓见与韧性。按照李劼先生的说法,陈寅恪先生则知难而退,认为史料匮乏,因此聚焦魏晋隋唐。

  近世以来的学术大师,举凡王观堂、陈鹤寿、钱宾四、梁寿铭等诸先生,最早都是出于体制之外,甚至起于寒微。今人常常对学术体制外人士不屑,既是鄙薄今人,亦是厚诬古人。

  德国哲人海德格尔尝谓:“所有伟大的事物都只能从伟大发端,甚至可以说其开端总是最伟大的。”张远山先生的《玉器之道》,承续了《伏羲之道》的酣畅淋漓和充沛元气。

  《伏羲之道》溯源而上,上穷碧落下黄泉,既寻幽探微,也高维鸟瞰,呈现出一种浓郁的侦探小说气质。其在王观堂巨人之肩上的“三重证据法”,除地下考古证据、历史文字资料外,加入分子生物学、基因考古的科学硬证,亦即“考古学、文献学、遗传学”的有机整合,天才的头脑借助形下的利器,最终抵达了前人所不及的文化秘境。

  《玉器之道》是抵达珠穆朗玛峰之后的顺势而下,气势雄浑而又从容不迫。我们将会看到,伟大祖先在文明发祥之后,所经历的冲突、影响、融汇,形成了浩瀚的远古交响。伏羲族一枝独秀,黄帝族、东夷族、南蛮族各有所长。华夏玉器中蕴藏的千古谜团,在张远山先生的探索中渐次展开。

  海德格尔也曾说过,我们必须将我们自己置回到伟大的开端之中。

  我们需要感谢张远山,感谢王国维等探索不息的历代学人,华夏民族的开端,自此明白无误。

  《玉器之道》读后感(三):中华书局 | 此生大概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花这么长时间打磨一本书

  本书特约编辑王业云说——

  ”此生大概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花这么长时间打磨一本书。“

  是怎样一本书?

  经过三十多年酝酿、四年准备,行程万里,考察22个古遗址,从几百万页的研究资料里披寻、遴选2100多张图证,46.7万字的严密论断,从2014年起稿,历时三年,七易其稿!

  又是怎样一个作者?

  以天文察人文,以人文参天道,可以被人称一声——”先生“。

  早在2015年作者的伏羲学第一部书就问世了。看过第一部书《伏羲之道》的女同学有了这样的设计——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如此评价伏羲学——“其框架不仅对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医起源也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2016年《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领袖、诗人、学者徐晋如坦言——”伏羲学如剥蕉见心,穿过历史的迷雾,惊世骇俗却又不可动摇,令人望洋兴叹“,更直言先生令人想起”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称这位古典时代最后一位庄子之友正和先生一样,为着所有向往自由、自往超越的心灵,巵言涌泉。

上一篇:别离的笙箫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军情六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