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精选10篇(4)

  任何宗教都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宗教认可的“道德”高于一切。天主教“灭人欲”往往是通过“苦修”来实现的,通过肉体的痛苦对抗心灵的欲望。这类似于佛教徒的“闭关修行”。而基督新教认为,“不休不歇的、有系统的俗世职业劳动,是制欲的最高技术”。“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且系统的世俗职业劳动,是至高的禁欲手段”。这非常接近于唐代百丈禅师提倡的“农禅”思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显然,这样的“道德”观更接地气,也更有生命力。人们的修行从此从修道院走向手工作坊,从象牙塔走向田垄间。

  传统基督徒视赚钱为不道德的行为,是撒旦干的事。《申命记》中,就禁止上帝的子民相互放高利贷。犹太人放高利贷一直为基督徒所痛恨。中世纪的欧洲,手工业者地位一直低下,连农民都不如。

  而通过路德的巧妙翻译,把德语中的“职业”(Beruf)一词译成“上帝所安排的任务”,从而给世俗的工作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手工业者不再低人一等。俗世劳动也是“邻人爱”的具体表现。劳动是每一个人“蒙召”的义务,是荣耀上帝的事,“否则即使身为僧侣,也不表示他可以得到救赎,说不定反会由于他的怠惰而受到天谴”。“劳动的人”从此与“祈祷的人”没什么区别。

  在韦伯眼中,是基督新教的教育造就了一批批堪为资本家、企业家所用的劳工,他们的“工作伦理”以及敬业精神取代了生产力低落的传统劳动观念,为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于此,在企业家这方面,新教所传播的“天职观”也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更合理和系统的方式,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

  新教“不强迫有产者苦行,而是要求他们将财产运用在必要的实际上有用的事情上”。宣扬“财富的获得是劳动的结果,是神的祝福”。从而,我们看到,富兰克林的语录里,“从人身上挣钱”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是正正当当的赚钱,都可以看作是职业上的美德和能力之成果。

  新教的理性,或者经济理性,是新教国家取得成功的关键。

  但基督新教的教义和初衷也是教导信徒要把世俗的财富视如敝屣,却没想到新教徒勤奋工作和讲求尽世间义务的“精神”促发了经济行为的理性化,资本主义盛行的结果,一切以金钱为计算标准,这正是宗教教义当初最为反对的!

  如此看来,促发经济理性的决不是新教教义和新教伦理,而是新教传统。

  韦伯从在研究世界各大文明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传统”便成为固定下来的模式,几乎每个社会都有种种禁忌与限制,不准人们逾越传统的界限。坚持这一观点的,并不是少数。BBC纪录片《无神论简史》中, 乔纳森•米勒采访了6位物理学、神学、哲学和艺术领域的无神论者,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将宗教视为一种传统,大家都遵守约定俗成的东西,不一定非信仰什么,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这或许就是一种理性吧。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七):摘录

  1. 无止境的营利欲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更加不是其“精神”所在。反之,资本主义恰倒可以等同于此种非理性冲动的抑制、或至少是加以理性的调节。总之,资本主义不外乎以持续不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经营”来追求利得,追求一再增新的利得,也就是追求“收益性”。(前言P5)

  2. 我们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毋宁是具有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之市民的经营资本主义的形成。或者,以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也就是西方市民阶层及其特质的形成的问题。(前言P11)

  3.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从我们的观点看是是本质性的东西,既不能也完全没有必要被当做是唯一可能的理解。此乃根源于“历史概念形成”的本质,在方法上,其目的并不是要把历史真实嵌插在抽象的类别概念里,而是要在往往且无可避免各具独特个别色彩的具体发生关联里,致力整理出历史真实的面目。P28

  4. 人们并非“天生”就想要赚的愈多愈好,而是想单纯地过活,过他所习惯的生活,而且只要赚到足以应付这样的生活就好。P38

  5. 上述这种变革,表面上并不起眼,但对于此一新精神之贯彻于经济生活中实具决定性意义,而开创此种变革者,通常并非经济史上任何时代都惯见的那些蛮勇厚颜的投机者与经济冒险家,也不是那些只不过是个“大金主”的人,而是在严苛的生活训练中成长起来,心细胆又大,尤其清醒且坚定、敏锐且全心投入工作,带有严格市民观点与“原则”的人。P44

上一篇:我的影的集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白银时代》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