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教》读后感精选10篇(14)

  儒教没有任何形而上的基础;它的主要兴趣是现世的;它有个宇宙的演进观,但大都发展成以现世的事务为主的神秘玄说。对于此世以外的种种,没有严肃探讨的兴趣。儒教对于宇宙与社会秩序,保持着一种“极度的世界乐观论”:由人为努力以缔造完美人类及社会的可能性。人的职责就是要虔诚的去服膺于由传统而来的宇宙与社会和谐之要求,以及修己以达成一种“中正平和的人格”。后者乃是宇宙的缩影,必须小心谨慎地自我修持来减低紧张性,以及用以抑制由狂欢,极度的活动所引发的非理性情感,因为那会破坏和谐与平衡。由此,可以达到长寿、健康、财富,以及死后留名的目的,在韦伯的分析里,这也是儒教在今世的奋斗上所欲完成的终极目的。

  Leon 于图书馆

  2012年4月2日晚

  《中国的宗教》读后感(六):关于近代中国没有发展理性资本主义的一种解答

  早在1912年的时候,马克斯·韦伯由“为什么只有西方有和声音乐”为出发点,开始考虑更一般的“为什么只有西方才具有一种独特的理性主义”这一支配他后期学术思考的中心问题,开始进行西方与非西方的宗教文化比较研究发表。经过三年,在1915年,终于发表系列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之《儒教与道教》。该书问世超过九十年,由于我国更重视三大社会学“奠基人”中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另外韦伯侧重从“心态”分析社会发展与我国官方的信仰体系相反,使得国人对这位大师的了解远不及卡尔·马克思等思想家。但幸运的是,随着大批英译作品的流入,韦伯的思想也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单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译本来看,除了一些粗制滥造的版本,主要有1987年由于晓、陈维刚等人合译的三联版、2007年由广西师大引进的由康乐、简惠美翻译的远流本以及2010年阎克文先生翻译的版本,众多的译本也为我们了解大师的思想提供了方便。

  本文主要参考了广西师大引进的远流本,这个译本初版于1989年,在1995年修订,以德文原著为准并参考了英译本,收入了英、日译文的译注以及德文原著的注释,在一些明显错误处及作者引注的中文典故给出自己的注释。此书的译者为康乐和简惠美,前者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台湾大学教授,在翻译界一直享有盛名;后者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硕士。以下将从正文开始简要地介绍这部作品。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韦伯首先简要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统治阶层的各个侧面,探讨其中有利于及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接着,韦伯对比分析儒家思想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差别,并得出后者更适合发展理性资本主义;最后,指出道家保守的价值体系,亦无法令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并得出结论:中国的儒教与道教由于消极与保守对比于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决定了资本主义发展于西方而不是中国。

  货币制度

  由于没有消费税和动产税、关税极低以及利于消费的粮食政策,中国的租税制度十分有利于城市居民,却牺牲了广大农村。但中国自古却一直重视农业生产,使得货币经济一直得不到发展(远差于西方)。

  首先,中国的采矿技术与铸币技术一直停留在相当原始的阶段(由于收益很低使得银、黄金的产量不高以及钱币容易伪造且重量差别过大)以及政治的动荡,使得铸币金属存量不稳定,这又导致物价波动极大,以致国家想建立统一预算的货币租税的企图失败,只能保留实物税收;而纸币的发行,由于国家的信用问题(贵金属不够、政府滥发纸币),往往造成全面性通货膨胀。

  最后,由于明朝开始长期的出超的结果,确定了银本位的货币经济(虽然每次交易都得称量,纯度也得由银匠测试)。官吏-最强大的利益集团-的利得机会依赖于商业,导致他们与商人一致反对中央政府任何强化财政权,尤其是财政监制监督。这个也是为什么货币量的增大,传统主义没有被削弱,反而加强的原因之一。

  城市与行会

  西方古代城邦(如古希腊)无论多么依赖土地贵族,终究是从海外贸易发展起来,对比拥有过于辽阔的内陆的中国。这种起源的不同大概可以解释中国城市中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争取城市的自治权;没有政治团体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争取自身阶层的权利。城市的自治权甚至不如由氏族管理之下的村落,这也是中央政府行政能力的弱小的体现。

上一篇:西西弗神话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手艺中国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