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稳中求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有升。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6亿元,同比增长7.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24.04%;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3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90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0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除固定资产投资受诸多因素影响下滑外,其余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
工业经济企稳回暖。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宏远矿业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合鑫建材公司新型建材、巧乡生态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黄金集团三洋坝450吨黄金采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加强工业运行监测调度,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加大中小微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13户、个体工商户763户,完成个转企39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8%。
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按照“长中短结合、多元化发展”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全年新发展中药材6万亩、经济林果6.5万亩、畜禽养殖4.7万头(只)、高山油菜10万亩。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乞巧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县网店达到2049家,线上线下交易额达到3.45亿元,我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财税金融保障有力。加强财税征管和财源建设,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力保障民生改善和重点建设支出。加快构建“3+1”立体化普惠金融支撑体系[4],加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创新,累计发放特色产业贷款4.12亿元、农村产权抵押贷款5.05亿元。县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2.8亿元和55.6亿元,同比增长9.3%和3%。加强精准扶贫贷款到期回收和续贷工作,累计收回贷款2.67亿元,按条件续贷6.55亿元。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农业保险品种由6种扩大到17种,实现保费收入0.88亿元,同比增长14%。财税金融保障民生和支持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责任制,加快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村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国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各类建设项目117项,完成投资32.45亿元。卢六路、省道S327晒经至西和段、省道S223西和至昌河坝段、城区至晚霞湖景区旅游路等路网改善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建制村“畅返不畅”公路整治32公里,全县384个行政村全面通硬化路,60%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我县被交通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四好公路全国示范县”荣誉称号。晒经供水工程快速推进,观山水厂、隍城水厂建成投用,江河干支流治理、贫困村堤防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修梯田0.6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0.7万亩。建设网络通信基站769个,全县所有建制村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实施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7个,完成投资1.98亿元。中山北路、伏羲大道城北公园至郭山路改造工程建成投用,东河大桥、德汇大桥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城南、城北、中山棚户区改造,7栋安置楼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总建筑面积8.65万平方米。职业中专易地搬迁和海通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白水路、中山北路雨污、供水和供热管网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加快城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完成天然气入户安装380户。实施城北供热站40蒸吨锅炉安装工程,城北换热站和县医院门口临时换热站投入使用,新增供热面积34.5万平方米,城区供热能力达到180万平方米。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建设,为城区重点路段、公园补植绿化树种2.5万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4%。
——坚持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行政审批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5],累计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59项、取消95项。*推进“四办”改革[6]和“最多跑一次”改革[7],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梳理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308项,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面推行,全年申报审核各类项目245项,受理审批事项4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