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集中攻坚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严格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和农牧业保险补贴政策,集中推进到户产业培育,不断完善产业带贫机制,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对有发展意愿、但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组织带贫合作社通过代种代养或入股分红等方式,培育增收产业。大力实施贫困村合作社晋级升等工程,鼓励引导每个合作社(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产业基地,谋划创建一批集中连片、优势明显的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跟踪协调服务,加快北京德青源“金鸡产业”、中国中药集团中药材产业园、甘肃九合黑毛驴养殖等重大扶贫产业项目建设。鼓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村领办创办合作社,增强贫困村合作社带贫能力。按需扩大乡村振兴公益性专岗设置,继续托底安置一批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实现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大力开展订单式、组织化劳务输转,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基础。

  全面补齐脱贫短板。对照省定贫困退出验收标准,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87村水毁人饮工程修复任务,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达到100%入住,全面实现农村住房安全。加快“畅返不畅”工程建设,全面修复农村破损道路。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制度,落实落细“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扶贫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下决心拆除农村“空心房”和残垣断壁,强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消除“视觉贫困”。

  加快扶贫车间建设。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加大财政、金融和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事业单位人员及能人大户,利用乡、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扶贫车间。全年新建改建扶贫车间70家,6月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努力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或就近就业。加强已建成扶贫车间的运营管理,完善带贫奖补机制,引导扶贫车间在创收的同时,发挥积极的带贫作用。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着力提高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充分激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政策引导,强化感恩教育、荣耻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积极开展干部群众“双向评议”、基层组织“争星树旗”“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挖掘树立一批成功脱贫的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提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全面提升脱贫质量。围绕整县脱贫目标,对历年已脱贫的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对照新的贫困退出验收标准,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和群众认可度。筹集整合财政资金8000万元,对已脱贫但未享受产业奖补政策的农户进行奖补扶持,确保稳定脱贫。严格按照整县脱贫标准和第三方考核评估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扶贫档案资料,确保各类档案资料全面、准确、规范,真实反映脱贫攻坚成效。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振兴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按照“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以养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以花椒和八盘梨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加快建设西峪千亩八盘梨示范基地、西汉水流域千亩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何坝和洛峪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长道和石堡集中连片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石峡和西高山万亩高山油菜基地、晒经和十里中蜂养殖及蜂产品加工基地。在西汉水流域沿线乡镇积极发展订单辣椒产业,在稍峪、马元、石堡等乡镇建设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园区及粮改饲示范基地,在洛峪、蒿林等乡镇建设一批百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