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主动转变作风推进依法行政。*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认真整改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省委巡视发现问题即知即改。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认真做好政府立法工作,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地方立法,《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正式颁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283件。*推进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推行“4+2”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进一步改进党风政风。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考察时强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扎扎实实做好民生工作,努力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不遗余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坚持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全力办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通过政务服务热线等平台,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难题33万件。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实施城市建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行动,解决城市“成长中的烦恼”,初步**排出189个历史遗留问题,已解决31个,为1.1万户居民解决了不动产权证办理等实际问题。完成老旧小区整治13个,惠及9769户居民。贴近群众需求办理12件民生实事,建设小游园30处,开工建设城市绿道48.8公里。开通和优化公交线路30条,受益居民小区132个。利用老建筑建设城市博物馆等公益文化空间9处,市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新建城市书房16处、共享书柜25个。新建全民健身中心9处,实现镇街全覆盖。新增社区智慧便利店68家。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57处,完成农村改厕10.5万户,改造农村公共场所供暖设施726处,新增农村清洁供暖用户8616户,改善提升252个村的居民饮水条件,从点滴小事做起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不遗余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致力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建改扩建普惠性幼儿园23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由84.5%提高到87%。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6所,增加学位9750个。实施就业创业培训3.1万人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7.5%左右。实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居民大病保险最高补偿限额由30万元提高到40万元。市中心医院病房楼、中医院康复楼投入使用,组建县域医共体4个,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分别达到31.4%和65.7%。新建医养结合机构7处,新增居家养老服务组织72个,设立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处。制定家政行业团体标准3项,培训家政从业人员7000人次。改造棚户区2.9万套,为445户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智能化改造,开展慈善大病救助、“夕阳扶老”等救助活动,惠及困难群众6.3万人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一站式”结算,提高城乡最低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补助标准,保障困难群众2.6万人,民生保障标准更高、覆盖面更广。

  ——不遗余力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从基层基础建设抓起,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建设平安威海。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增监控探头1.2万台,总量达到27万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4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20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28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5%和16.4%。*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拓展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调处矛盾纠纷1.6万件。整合肉菜、海参、西洋参、老字号追溯体系,完善威海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网络订餐监管平台,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全域一片红”;大力弘扬殷树山等“齐鲁时代楷模”精神,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由“城”的文明向“人”的文明聚焦,营造起文明和谐、平安有序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