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病症诊断的结束,终于将病因锁定在爱欲颠倒这个病因上。那么,苏格拉底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困扰雅典城邦乃至千百年历史的难题呢?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开出药方,而是在《理想国》中讲解了三个比喻,并认为真理就在事实与比喻的比对之间自然呈现。苏格拉底举出了线、光和洞**三个比喻,而这三个比喻其实指的是相同的结构,都是指事物从现象、理念到真理上升的过程,而比喻了人也有通过对于爱欲、血气到理性的上升,才能真正解决爱欲颠倒的病症。反过来说,苏格拉底开出的药方,其实就是将爱欲与理性的关系重新理顺。为此,苏格拉底开出药方“对孩子和成人应该运用不同的策略。孩子的灵魂如同软蜡,能相对容易地通过神话和体育是他们习惯于德性。而成年人的灵魂往往被坏习惯和有害的意见固化。他们必须通过对话来净化,这种辩诘先将承认他们的恶习和有害的观点,然后指出前者是自毁性的”。简而言之,苏格拉底是想通过教育将美德固化在孩子和青年人身上。
在解决了个人身上的爱欲颠倒的毛病,罗德之自然将问题又转回到了城邦政治的问题上。而事实上,城邦政治的解决也只能通过人的解决来完成。苏格拉底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其实很简单分为两部分:节制和勇敢的德性被大众秉持,使相当多的公民接受正义观念,并遵守良好的法律;2)掌权者是明智的,在理智上与永恒正义一致,并能将其“表象”转化为他们所需要的行动、政策和结构。我们发现,城邦的健康,其实就是城邦中公民和统治者在心智上是健康的,这也呼应了文章前面提到的城邦与人比喻之间的关系。而只有通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才能使公民获得德性,从而才能使城邦回复健康。
这就是罗德之在前五讲中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其始于对雅典城邦病症的诊断,其终于对于城邦政治问题的解决。在讨论完希腊问题之后,罗德之还顺便提及了中美两国政治的问题,认为政治体制问题并非政治问题的关键,而统治者的德性问题才是两国政治真正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在这一点,罗德之的修辞非常有趣,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该书。
最后,罗德之将施特劳斯与沃格林进行比对,对于前者提出了自己的批评,认为其所谓的“隐微”写作问题,并没有揭露问题的实质,仍旧是走在传统学术的迷途之中。但是,我对此还是有一些看法的,我认为施特劳斯区分两种修辞,并非是凭空臆造,而是古典文本确实存在的问题。正因为人存在理智、血气和爱欲,因此经典中对于追求理智人的指引,而对于沉迷爱欲人的规劝,都是共同存在的,其目的在于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政治目的,希望通过两种言辞的教诲,使得城邦的公民获得德性,从而促使政治走向健康。不过,我也清楚罗德之对于施特劳斯派批评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研究的独特的批评,如罗森就曾对沃格林《秩序与历史》进行过批评,认为其是历史主义研究,缺乏对于永恒秩序的信仰。的确,施特劳斯派缺乏对于政治哲学史研究的兴趣,期关注的重点在于思想本身,而不是思想对于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与意义。而这一点上,沃格林则采取了近似于剑桥思想史学派的观点,将思想与历史打通进行研究。这点上,我是赞同沃格林及其罗德之的,毕竟永恒的秩序,一定会对于历史产生影响,而并不是真理或永恒秩序就是历史本身。这需要每个具体的研究者自己去考虑真理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那个批评毕竟是罗森而不是施特劳斯本人的。因此,我想也许施特劳斯和沃格林两人之间也许会有更多的沟通空间。
本文梳理了罗德之的《柏拉图政治理论》讲稿,对于其中苏格拉底对于雅典城邦及其公民的诊断为中心,而其提出的政治解决方案极具启发意义。正如罗德之曾经在讲稿中提出过,爱欲的颠倒是城邦政治败坏的根本原因,这就像艾克顿勋爵曾经说过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样,是对于现实政治的批评。提出通过德性的教育,才能使城邦的公民回复道德,从而使政治回复健康。虽然,罗德之不同意施特劳斯对于柏拉图的解读,但是我想他们所开出的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却是非常近似的。至于,沃格林和施特劳斯研究的比对,我认为这是对于研究方案的不同策略,是每个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角度产生的分歧,却并不是对于真理问题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上一篇:《田园交响曲》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半天就能做好的布艺小物》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