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读后感10篇(2)

  汪晖对于中国与西方式民族国家的不同的分辨,我很喜欢,我的想法很接近于他。

  西藏的世俗化和宗教复兴,也是世界宗教复兴问题的一部分;他关注到了这一点,我很惊喜有人和我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也许他能谈的更多,不过他说的更多是从文化角度,不是宗教和世俗问题对立的视角。

  他没有谈过出路,事实上,这种全球性问题,没人知道出路。只不过,如果西方人和藏人真的明白所有人都面临类似的困惑,就不会把矛盾之锋对准汉人和国家了。

  .再次羡慕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你有个可以用搜狗输入法直接打出名字的导师叫汪晖。我还在图书馆默默地整理书稿。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读后感(八):【一些摘录】

  【西方西藏学】

  早期传教士去西藏的目的是寻找失落的基督徒,他们认为西藏人就是 12 世纪传说中的、曾经战胜了异教徒、波斯人和米迪亚人的翰王的后裔。

  在赫尔德看来,佛教起源于温暖的南方,在暹罗、印度等地方也显示出慈悲、厌战、隐忍、柔和与滞怠的特征,但藏传佛教却由于自然条件的严苛而形成了一种与天主教相似的特征。

  欧洲与西藏之间存在神秘而古老的联系这一信念其实是康德的西藏观的核心。在接下来的段落中,康德不是从欧洲宗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的角度谈论西藏,而是从希腊与西藏的关系出发论述两者的关联,语文学在此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脉络。

  在 19 世纪欧洲的历史语言学对印欧语系的发现之前,许多欧洲人相信藏语与欧洲语言同属一个语系。康德的观点正是这一欧洲人的普遍信念的表达。参照康德在“前批判时期”有关种族问题的论文,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西藏认识中的种族要素。在发表于 1775 年的《论人类的不同种族》一文中,康德按照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分类方法将人类分为四个种族,即白种、黑种、匈奴(蒙古或卡尔梅克)及印度或印度斯坦。西藏人隶属古老的塞西亚(亦译斯基泰)人,包括印度、日本和中国的人种都是塞西亚人与匈奴及印度混种的产物。[12]在 18 世纪的欧洲思想氛围中,关于种族根源的讨论与民族性及时代精神的讨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康德用崇高来颂扬古代的精神崇高,而以怪诞贬低其当代演变,例如十字军东征及古代的骑士精神是“冒险性的”,但作为这一精神的残余的决斗却是“怪

  诞”;用原则战胜自己的**是“崇高的”,但崇奉圣骨、圣木和西藏大喇嘛的圣便却是“怪诞”。

  【冲突】

  西藏是一个宗教社会,而政府的宗教政策是以世俗社会的逻辑制定的,两者对于教义、知识、程序和仪轨的理解和实践存在着冲突。有一位藏族知识分子向我解释说,按照喇嘛教的规定,喇嘛学习宗教知识的过程需要按照喇嘛教的程序,比如学习某种经典必须在西藏的某个寺院,学习另一种经典就必须去青海或甘肃的另一个寺院,但现在的宗教知识是由佛学院传授的,即便是学生跟随老师学习了同样的知识,从宗教内部的观点看,这种知识的获得并不具有合法性。但在西藏社会矛盾尖锐化,寺院本身卷入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政府对于宗教内部的流动和动员显然十分警觉。另一位藏族知识分子说,“3.14”冲突的另一个起因是寺院与政府关于喇嘛年龄的不同看法。许多藏族孩子很小去寺院学习,十五、六岁正式成为喇嘛;由于寺院经济的发展,喇嘛也成为一种职业谋生方式。国家按照就业年龄,将原先十六岁当喇嘛的规定改为十八岁,引发了寺院僧众与政府的矛盾。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读后感(九):读汪晖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摘抄

  (下文是对汪晖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这篇长论文的摘抄,其中(1、2、3、···)是所属章节,(#)是各章节下原文内容。

  1、两种东方主义的幻影。20世纪之前种族主义意识与神秘主义元素,及20世纪西藏形象的变化,尤其是冷战后,68年西方青年危机向革命寻求,另一方面向西藏探险——及至今天的探险运动等,都是其表现。而后到今天则逐渐意识形态化,成为文化问题。

  2、#西藏独立问题是和西方将自己的帝国主义的承认政治——即一种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承认体系,扩展到亚洲地区同时产生的。

  #但他认为主权国家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历史,这一点并不错。如果没有西方帝国主义跌策动,20世纪前期的西藏不会出现独立运动,没有西方舆论的支持,当代西藏也不会产生以谋求独立为取向的运动。

上一篇:《卢布林的魔术师》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世间的名字》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