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名字》是一本由唐诺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一):近期大爱
刚发现,原来初看觉得艰难时曾写过评价,并明白也许是我心智还不成熟。
突然就熟了一些了嘞,好有趣。上几个月看了一些很流水的书,觉得应该要“艰深”一下了,不然轻飘飘的,于是随手抽起这本。然后突然就看下去了,而且,觉得并不难,很有趣。看来读书看心境。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二):这是我上当的第二本书。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你看完一段就会忘了前一段写了什么,等回过头再去看前面一段,又立马忘了后一段写了什么,整本书翻完后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通篇就见作者引用谁谁谁说过那话,谁谁谁干过那事,烦的我特么还不如去看原著。虽说你是写散文,可将文章扯到形神俱灭尸骨无存也太过了点,如果东拉西扯也能算文章,那么我小区楼下的大妈个个都是马尔克斯。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三):订讹
页174行11
理由在于他(或他)
?
页186行末
“千创百孔”应为“千疮百孔”。
页245行末
“踌躅”应为“踌躇”或“踌蹰”。
页273倒数行3
“惇论”应为“悖论”。
页344倒数行6
“饥制”应为“机制”。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四):读书人的意识流散文
唐诺博览众书,与书打交道的经验丰富。
这点如同张大春、梁文道、止庵、谢其章……
唐诺的散文写得真好。文句很典雅。
虽然他在书中声明,说清了不是书评;但读书的思维和见识仍然*字里行间。读起来真是开眼界。
我觉得最特别、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写作叙述的思路很意识流,明显受到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列维-斯特劳斯等影响。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五):没见过这么掉书袋的。
不知道豆瓣又怎么爬到8.4了,这就像没看过马尔克斯的人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其实能看懂的没几个),说是好书的只有一种可能,装b,书中没有好好写一个东西,总是左右言其他,以显示自己的渊博。把自己知道多就以为比所有人渊博是无知的。有些领域作者可能知道但是摄入并不深,这样像外行人炫耀一下尚可对于行家来说就是笑话。如果想要学习下不好好说话,东扯西拉确实是一本好书。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六):拉面师傅的“匠人精神”
唐诺《世间的名字》之《拉面师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日本人所崇尚的“匠人精神”。每一样产品,每一样食物,都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视,像对待艺术品一样精细,而能做到这一切首先必须得摒弃唯利是图的俗念。对自己创作能力的绝对自信,对自己从事行业的绝对尊重,这大概是“匠人精神”最迷人的地方。
如果有生之年可以踏上日本,那么一定要去看看京都奈良的古寺,还有吃一碗一风堂的拉面。
《世间的名字》读后感(七):本书的底色。。。
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其问我看书的乐趣是什么,这个讲起来当然可以很多,但我重点讲到一点,是智慧碰撞的快乐。读一本书,就好像是跟一个人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跟一个蓉智而真诚的人对话,薄薄的一本书,几天的时间,却可能是作者一生智慧的结晶,多划算啊。读这本书,我也有类似感觉。
这本书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看似聚焦台北,实是剑指世间、市井、世界、人生、人性、人类,从这一点说,这本书的调调是我喜欢的,又加上作者中国文化的底色和宗教的智慧,更让人亲切,但有一点是我自己感到吃力的,那就是书中大量对西方文学的引用,我个人对西方文学涉猎太少,基础不够,无法充分领略作者那灵动的思维,是个缺憾。
我偶尔会受求知、好奇和疑惑心的驱使,有意去接触一些西方的智慧,比如它的哲学、宗教、历史,甚至偶尔的文学,那种陌生感也常常会带个你触碰的快感,但人的另一面却常常在背后说,心有灵犀、会心一笑的共鸣,可能是我更喜欢的,因为这连通了你心理的“舒适区”。而与此相比,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则会有明显的距离感,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旁观者,一个他者。
上一篇:《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读后感10篇 下一篇:魔术时刻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