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是一本由A.L.李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读后感(一):乱七八糟
笼统地分了两大章节,是原文如此?
每章下的标题也没有规律,一会按时间,一会按流派,叙述结构太乱
每篇文章很难读出个主题,好吧大概我修炼不够……
标题也很多与内容不符,这应该是翻译问题,有些文字简直度娘谷歌翻译即视感……
看不下去了,其实真的很想了解实验电影史==
《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读后感(二):介绍欧美非主流电影的一个分支——
介绍欧美非主流电影的一个分支——实验电影的发展概况。所谓实验电影,通常指由那些有意背离传统电影理路、采取非主流创作思维和方法拍摄电影的导演所摄制的非主流影片。回首20多年以来发行的先锋电影和录像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最为重要的历史阶段,从塞尚、达达、考克多、布拉哈格和里格里斯到90年代的英国录像艺术家门不断地掀起先锋电影的新浪潮。这一非凡的研究将新一代的读者们引领到先锋电影中,并吸引着致力于发展先锋电影的学者和专家们对于先锋电影的不断探求着未来发展。
《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读后感(三):瑕不掩瑜
通读现当代艺术史和电影史以后再来看会觉得有收获。
虽然是千头万绪,但是作者仍然梳理出了几条线。断代和发展线的梳理我基本是认同的。 对于电影专业和美术专业的童鞋来说,书中枚举的作者和作品会觉得不熟悉。但我作为动画专业来看却倍感亲切。
实验电影或说录像艺术继承了传统艺术的体裁和灵魂,在发展过程中要和电影工业的技术化、流程化、娱乐性严重划清界限。带着美术史的遗产去探索时间。秉承着这样的信仰发展下来,其与当代艺术和电影产业的界限会是非常清晰的。
翻译和编辑水准平平,拖了不少原著后腿。
《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读后感(四):《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评论-15分
这是一本影视类的史论书,这类书有着永远也讨论不清的话题,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外国人写的关于艺术理论的书,貌似都是一个样,这必然是我的水平有限,所以消化不掉它,但我给予它差评,当然要有足够充分的理由。
在这个没有绝对衡量尺度的艺术形式中,在它的成长过程里,经历了很多的人,很多的流派,流派又来源于不同的国家,不同国家的人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信仰,对于生活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世界观,也许在某些时期那些艺术家都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会有人随波逐流,也会有人在下一段时期否定自己,也许真的会有人是正确的,然后却不能得到其他人的赞同。
各种小范围的群体聚集起来,以某种“主义”来下个定义,然后具体的研究一些作品。当然他们所有做的一切,都对电影的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现如今我们来看待曾经过往发生过的那些片段,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谁对谁错,只能说更偏好哪种风格,所以这样的讨论很辛苦,全当增加个人知识含量吧。可增长知识,谈何容易。
书的装帧很漂亮,有种让人去寻找疑问的冲动。可是读起来很飘渺,当我读到第31页结尾的时候,当翻到第32页的时候,发现内容接不上,31页结束时,明明话还没有讲完,可32页却接不上上一页的内容。是印刷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很严重,本来想耐着性子继续寻找些疑问,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决定还是半路夭折吧,实在是太难寻觅,这个“光影译库”系列莫非都是如此?这个“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都是这个水准?这也是我给予差评的主要原因。
读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在我,我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也真心的佩服那些能读完这本书的人,我会努力向你们靠拢。也希望出版社能看到我的书评,假设能再版的话,希望做好校对的工作。
《实验电影史与录像史》读后感(五):序言:什么是先锋派(转)
绪言
什么是先锋派
iting the avant?garde
自电影诞生后,就有制作人在不断地创新 (电影)制作人在不断地创新了解“二战”前的先锋电影与主流电影的区别,参看David Curtis, Experimental Cinema(1971);而了解战后可以参看Art and Film since 1945: Hall of Mirrors编辑:Kerry Brougher(1996)。短暂的关于地下电影的评论参看Scorsese on Scorsese(1989),Cronenberg on Cronenberg(1992)和Lynch on Lynch( 1997)(London: Faber & Faber)。先锋电影对“电影小孩”一代的影响本身就是话题。Scorsese早期的电影The Big Shave(1967),一部反越战的片子,也是蒙太奇实验作。影片在剪辑和年轻男演员选角上有考克多—爱森斯坦的意象主义色彩。影片中还有Bunny Berrigan的直接来源于Bruce Baillie在1966年的 All My Life中的声线。 Mean Streets(1975)以一段经典的心理戏剧开场——一个年轻人醒来,在房间窗户和镜子前不停地走来走去(德伦的Choreography和安格尔的Fireworks中的比喻),然后回到床上。他的头以一个三连拍的蒙太奇碰到枕头,这个蒙太奇又配之以摇滚乐。这是他在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88)之前最激进的影片。他的The Age of Innocence(转下页续)
上一篇:一个广告人的江湖读后感10篇 下一篇:不可思议的情商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