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是一本由[美国]凡勃伦 / Thorstein B. Veblen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一):这个版本翻译得太差
就理论来说good,作为译著来说,翻译得相当拗口,文章条理性太差,很多地方反反复复讲一件事,分几句话翻来拂去的说,相当倒胃口。看着看着就好像在读文言文,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表达习惯,作为台湾译者,用这样精辟的理论译出这样的书简直就是糟蹋,和百度翻译没什么两样!!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二):读《有闲阶级论》有感
《有闲阶级论》这本书的内容一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是针对有闲阶级的存在而发。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
对于经济人与有闲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们其实也一直在探究。在他们笔下,人类被描绘成一群理性化的人,在生存竞争中,有些人上升到峰顶,有些人下沉到谷底,成功者能充分享受他们的财富与闲暇,失败者因自己的无能而忍受贫穷,这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凡勃伦却认为这种人类观没有多少道理,他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将社会束缚在一起的力量是出于“理性自制力交互运作”,他更不认为闲暇本身比工作更为人所喜好。
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1899)中,标榜自己与正统经济学不同之处是要寻找和分析经济行动的非经济意义。凡勃伦在书中力图用进化思想来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他指出了炫耀消费行动的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了有闲阶级、企业营利者和机器操作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希望出现工程师集团来管理社会。他认为工业体制要求勤劳、合作、不断改进技术,而统治企业界人士却只追求利益和炫耀财富,这两者的矛盾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但随着技术发展,技术人员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一旦这两者相联合,取得管理社会经济的权力,那么追求利润的“企业主制度”就会被摒弃。这本书曾引起文艺界的广泛兴趣,认为是对社会的一种讽刺。
著名的经济学家威斯雷·米歇尔曾对他的先师凡勃伦作过如下评论:“凡勃伦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令人困惑的影响—他像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以超然的眼光,冷静地剖析时下司空见惯之物,他平常思想里所熟悉的一切,就像外力在他身上炼成的奇妙产物一样。在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没有其他一个心智的解放者,能像他一般地摆脱环境的微妙钳制,而在思想探究的领域里,我们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一样锲而不舍的人。”
一百多年过去了,凡勃伦所提到的相似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各地,包括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上演不衰,诸如人们对金融投资的热衷,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对时尚品牌的追逐,对享乐主义的崇尚……这本百年经典同样可以解释今天你我身边的经济现象。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三):什么事有闲阶级
“有闲阶级”是和财产所有权同时出现的。财产私有制出现以后,人与人之间就发生了占有商品的竞赛。而人们之所以占有财产,财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财产可以证明财产所有人比社会中其他的人占有优势地位,它是取得荣誉和博得尊敬的习惯的基础,是满足自尊心的必要手段。在托斯丹·本德·凡勃伦眼中,有闲阶级的是伴随着人的基本欲望如虚荣心、自尊心、控制欲而产生的。
托斯丹·本德·凡勃伦(1857—1929)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挪威移民的家庭里,在青年时代,他入卡尔登学院读书,受业于美国边际效用学派首领约翰·贝兹·克拉克。大学毕业之后,凡勃伦又入耶鲁大学研究院。后来凡勃伦曾在康奈尔、芝加哥和斯丹福等大学教书。他的成名作既是在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在该书中,作者力图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对有闲阶级心理学理解———有闲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自尊心、控制欲等。
上一篇:回到正统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发现之旅》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