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说完了有闲阶级本身,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点十分值得分享,就是女人。
有闲阶级与非有闲阶级的雏形就是男人与女人,由于身体构造的不同,在部落中,男人更多从事狩猎等带有功勋性的工作,而女人则从事部落内的日常劳作。久之,形成不同的地位。甚至到后来,所有权的雏形是男人对女人的拥有权。
后来,看似在家族当贵妇的女人,其实归根也不过是家族男人的附属品,用于彰显男人的地位。用书中的话就是“越位休闲”,女人并不享有阶级地位,享受的一切消费品都是一种越位休闲,来显示主人的地位。
甚至会用所谓的女人味来进行对女人的约束,例如陈旧的束腰、缠足,明显不是舒适的方式,就是因为她们并非地位的拥有者,作为附属品,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满足主人的地位需要。
就连女人的知识涵养,也必须符合两种类型,一是符合家居需要,二是符合可展现的才艺以及技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比如大多需要学习音乐、美术一类的知识,这些大多可以用作主人地炫耀行为。
这些种种的观念,终于让我体会到,当年女性解放革命实属不易。
回忆起,之前看的那本关于女性职场的《向前一步》,真切感受到社会在进步。现在我们能这样谈及女性,鼓励女性去向前迈步。
突然想到,其实现在很多女性甚至自愿选择成为附属品,无论出于什么想法,我尊重这项生活选择的自由。但是,我更鼓励女性可以活得是一个人的立场,而非一个女人。
在说完,有闲阶级、女人之后,最后要谈下的就是关于书中提及的下层阶级。关于这块的剖析最是**裸地残忍揭穿。
对于下层阶级而言,通常获得物品的手段就是靠生产性的劳力。
下层阶级的人们无论如何都免不了劳动,所以劳动这个污点不会带给他们太大的损伤,至少在他们内部并不以为辱。反倒是由于劳动是他们所认可以及接受的生活形式,他们以能在工作效率上出类拔萃、生活上的节俭而引以为傲,这通常是唯一能开放给他们攀比的底线。
而这些赤贫者和那些将所有精力耗在日常生计奋斗上的人,都是保守的,因为他们没有余力去想明天以后的事。
但是与此同时,中下层阶层也是很容易被**去做变革的人,也恰恰因为他们有生计改变需求,才会处于这种境地。但是,新方式变革常常难以撬动有闲阶级,而又会受到自身阶级保守份子的压制,往往十分容易遭遇失败。这便是下层阶级存在的典型困境之一。
由于并非文章的主线,因此这块作者并未过多着墨。我也尚未能相处一个所以然来,关于下层阶级的讨论就且收笔。但愿,往后的某段经历或者某本书更给我就这点更大的启发,再作分享。
《有闲阶级论》总的来说让我更了解社会阶层这个概念,另外,由于知道了难处也更为历史上劳动的倡导、妇女的解放革命所感动。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七):荣誉的游戏
明显有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苏轼的文学成就,单单从其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苏轼代表的是一种明显的“有闲阶级”。
在宋朝,士人的服装以肥大为主要特征。服装肥大,行动多有不便,尤其是在涉及到生产的领域,肥大的服装不适合出现在田间地头以及人口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场所。毕竟在劳作期间,肥大的服饰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宋代士人在出门、做客、赴宴等场合多穿圆领袍衫、紫衫、凉衫。唐宋时期,士人多戴幞头。幞头是一种包头软巾。相传北周武帝时裁定用四条带子,谓之“四脚”。隋时加桐木骨子,使巾顶高起,后世或以藤、竹等为骨。在宋代,士人中流行方顶重檐的桶形帽子,这种帽子相传为宋代文豪苏轼所戴,故称东坡巾。其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
不光服饰,苏轼在饮食方面也有相当造诣。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不只有东坡肉,还有东坡羹。东坡羹是指所苏轼烹调的一种菜羹。其诗《东坡羹颂》引:“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盌在菜汤中,入生米为糁。”
上一篇:回到正统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发现之旅》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