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读后感精选10篇(6)

  而品味上,作者认为能够赢得声誉的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在不断形塑所谓的品味。

  这一点可以结合消费习惯来说,就是有闲阶级的品味塑造归根到底就是消费什么样的东西才符合身份。也通过消费品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消费品中最容易突显身份的莫过于服装了,能让身边所有人都第一时间看到的身份象征就是服饰,仔细检视那些一般大众认为优雅的服饰,就会发现它处处都旨在传达一个印象:穿戴着并不习惯于从事任何实质的苦役。要是衣物显露出穿戴着这方从事体力劳动的痕迹,即有所污损的话,毫无疑问,这件衣物绝对谈不上优雅,甚至谈不上合乎礼节。整洁而又无污垢的衣服之所以有善心悦目的效果,即便不完全,也主要是因为其让人联想到有闲,免于亲身接触到任何生产工序,例如白色的衣服。大众对高跟鞋、裙子的沉迷也完全适用于这个观点。

  有闲阶级便是如此不断通过彰显品味、昂贵消费品体现自身的优越感。

  题外话一下,像书中所说人的本性其实会排斥持续的无度挥霍浪费,因此一项开销无论实际上多么挥霍无度,也会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目的作为粉饰的借口。例如艺术品、品牌等。这或许对于奢侈品营销人来说,就是要为客户找到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购买者能够借着魅力之名呈现高价带来的满足。嗯,同样的,越来越体会到奢侈品真的不能低价。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挥霍,为什么有闲阶级不能相对节俭些。从书中观点分析的话,那便是因为有闲阶级有挥霍的必然性,而没有节俭的动机。

  为了更好巩固身份,有闲阶级必须做符合阶级内部规范的一些事情,比如穿戴昂贵的服饰。因此,不符合阶级标准的行为倾向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约束。

  而有闲阶级大多会成为保守党,这也是因为该阶级是受到社会变革必要性影响最少的一群人。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去赞成改革,在现状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上层了。

  换言之,从书中刻画的我们可以得知有闲阶级没有节俭的动机、也没有变革的需要、更没有参与劳动的理由,在这一个大前提下,现存的许多有闲阶级行为就相对更好理解了。

  所以往往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批判一些不符合自我价值观的行为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大家都不过是在做自己阶级范围内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罢了。比如,某个人在某家名品店买了上万元的一只杯子又与你何干呢,或许并没有太多瞠目结舌的必要。

  举一个书中我觉得很有趣的例子,有一位国王在没有侍从官在场的情况下,宁愿坐在火炉面前竟然毫无抱怨地忍受烈火的烘烤,而侍从官的职责是移动其主子的座椅,虽然这使得国王自己的尊贵的躯体难以复原,但对于国王而言如此一来能够保住了其最神圣之躯免受卑贱的玷污。对国王而言,并不能重视生命甚于名誉,因为倘若如此,他便会丧失其生存的意义,所以对他而言选择被烈火烘烤才是明智的行为。

  在进一步讲,除了有闲阶级有攀比,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会与旁人比较的物种。

  或许旧时还好,待在自己的阶级里面过着安定的小日子。但互联网时代可爱又可怕之处是,信息无限的流通,导致人们可以看到太多其他阶级的行为。在比较心理的影响下,比起信息较不流通的时期,人们的幸福感往往容易减半。

  通过周遭的人,人们很容易会形成一个模糊的评价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得忍受同侪的轻视,久之甚至让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如书中作者所言,人们的自我尊重往往来自于邻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很可怕也很现实,因为倘若你的自我评价来源于他人,你就是把标尺交到别人手里,活在他人的眼中。所以越来越明白,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标准的重要性,这真的能给你带来幸福。举个简单日常例子,就是如果太依赖恋人,喜怒哀乐都放在恋人身上,你就会失掉自己,永远难以得到满足和快乐,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他人。

  当然,说得容易,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自问也离很远,但可以做到的事,形成这个意识,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不要把刀子交到别人的手里。

  这本书贯穿全文都提及攀比,在生活中人往往穷尽一生,试图证明自己与他人不同,其实不过是一棵树上的不同叶子罢了。何必过于眼红他人的纹路,你自有自己的一番喜悲要顾。

上一篇:回到正统的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发现之旅》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