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传播管理》读后感10篇(5)

  (当年作为老师的脑残粉,没有什么批判的立场,放在这里,是为纪念)

  这是第三遍读陈刚老师的《创意传播管理》,每一遍读来都不禁热血沸腾,为书中铺陈开的一种关于现在正发生着的变化,以及即将到来的未来图景而兴奋不已。网络时代,这四个字给了媒体人无穷的遐想。从近来不少传统媒体人纷纷“下海”成为“自媒体”人,可以看到这个数字时代给传统媒体造成的**,以及暗潮涌动的变革。虽然“自媒体”的前途尚不明晰,但是从这些转身进入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身上,看到了新媒体是多么有朝气多么吸引人。《创意传播管理》就是这么一本讲数字时代营销革命的书!

  《创意传播管理》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其中的几个概念,带领我进入了一片数字时代的新天地,转换了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且这几个概念很鲜活,让人感到一种无限的生命力。

  一、首先是“数字生活空间”和“生活者”概念的提出。

  身为90后,确确实实是“喝互联网的奶长大的”。我成长过程中的社交活动,我的学习,我的娱乐休闲,与互联网完全血肉相连。把互联网称为新媒体或者第五媒体,都太狭隘。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不是这个新事物的价值所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递信息的载体都是媒体,但是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总是有距离感的,我们的情感独立在这些媒体之外,所以可以冷静客观的思考和行动。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网络不仅是我们的听觉视觉的延伸,还是我们情感的延伸。人是情感的动物,我们的情感在网络中生根发芽蔓延,我们就生长在那里了。不是“消费者”不是“受众”,我们是生活在“数字生活空间”里血肉**的“生活者”。

  可能大家最容易把“生活者”局限在类似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角色”,但是这里的“生活者”是我们进入互联后的一切行为的集合。互联网的发展还是起步阶段,因此我们现在这种“生活者”的概念是由分散的一些行为组合起来的,我们通过搜索引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使用社交网站展现自我和朋友互动。这两者是最能塑造生活者鲜明的个性和情感的途径。这些数据也是可收集和可分析的,因此是营销者最为看重的部分。

  我认为网络以后会越来越趋于融合,也就是说我们在“数字生活空间”中会有统一的身份。就如英剧《黑镜》中描绘的那种图景,在网络世界中有一个形象**的自我,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在互联网中可以创造劳动价值供现实消费。因此“生活者”这个概念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形象吧。

  思考:在思考“生活者”和“数字生活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发现“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媒介环境学派”把媒介当作一种环境来研究,媒介可以作为“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媒介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感知、体会、思考、认识、理解和再现周围世界。因此我想,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环境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互联网本身的一种内在结构是怎么影响人们的?以这个角度来看“生活者”这个概念,发现它并没有解释这些问题。“生活者”很好的区别了“消费者”,是数字时代营销思维的一种转变。“生活服务者”这一概念是人们在互联网中对企业的认识、感知的变化带来的角色的变化。但是对于“生活者”与互联网中各类信息的关系,“生活者”在互联网中交往方式的变化并没有详细阐释。因此我对于“生活者”如何处理在“数字生活空间”中的广告信息这一问题存有疑惑。

  二、其次是“沟通元”概念的提出。

  “内容营销”“搜索引擎营销”“病毒营销”“口碑营销”“关系营销”“事件营销”“eCRM” 这些是目前网络营销常用的手段,这些手段可以说都是从传统营销移接到网络营销上的。虽然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难免受到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的绑架。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参与性和互动性。“沟通元”这一概念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特性。其概念的包容性很强,可以说囊括了现有的全部营销手段,堪比吸星大法。不过沟通元最大的贡献之处就是强调了一种特性,转变了思维模式,在囊括传播营销手段的精华的时候,增添了一种前提的共性,将营销建立在互动交流之上。沟通元的概念也暗示网络营销的效果倾向,是为了引爆“生活者”的参与和分享,使“沟通元”携带的品牌价值观念*人心。

上一篇:英语大王思思来了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卡瓦》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