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意传播管理”核心之一:传播管理与大数据。
“创意传播管理”由“传播管理”和“创意传播”组成。“传播管理”首先要求企业在面对网络时代时的改变企业的结构,认为传播应该成为管理层面和战略层面的问题。而“传播管理”团队的核心任务则是监测数字生活空间的反馈,挖掘和管理“生活者”数据。这里谈到了很多数据库的应用,最令人兴奋的是数据的挖掘和精准营销。
现今,提到互联网,就不能不谈SOLOMO即社交网络,LBS,和移动互联网。这些人们广泛使用的工具,贡献了很多个人的信息数据。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这个时代,数据不再强调抽样,而是强调关系。数据不再是零散的,冷冰冰的,而是生动有活力可以扩张的。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复杂的行为关系。
社交网站Facebook的估值能与苹果相提并论全靠它占有的用户数据。Facebook分析用户数据,建立用户的社交图谱和兴趣图谱。社交图谱主要分析用户参加的派对,用餐的餐厅,以及参与的事件。兴趣图谱主要分析用户喜欢的书籍,音乐,电影。以此来推断出用户的政治倾向发掘商业机会。通过对数据的掌控和分析,Facebook就能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直达那些喜欢该品牌,或者需要该品类的用户。
同样在英剧《黑镜》里对这社交网站的数据挖掘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以后会有一种软件,得到授权后,能整合你在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通过分析它可以得知个人的性格习惯,借此完全模拟出一个存在于互联网上的你,他拥有你的声音,你的思维模式,你的习惯。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信息越多,这个模拟人就越接近于你本人,多令人惊奇!
最近美国政府的“棱镜计划”被暴露出来。该计划旨在通过监控民众运用网络,电话等全部通讯手段的信息来防止恐怖袭击。由于涉及到对私人信件和私人电话内容的监控,引起了很多民众的强烈反对。从这个事件,我在想数据检测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呢?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语义分析能获得准确的判断吗?精准营销会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近来中国互联网在数据挖掘方面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阿里巴巴入股新浪。一个电商企业和一家社交网站合作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用户数据!阿里巴巴和新浪打通后,就能根据用户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的信息来推荐相应的商品。现在人们在网上购物时都特别重视网上其他人的评价。“大众点评网”就是最好的口碑营销之地,因此具备很高的估值。新浪微博也正在致力于新浪搜索的开发,将搜索和社交化信息整合在一起,也是数据挖掘的一个典范!而新浪目前在信息的语义分析上似乎还不够成熟,精准广告并没有精准到情感和态度上,所以也遭到不少用户的反感。
思考:互联网业界都说“掌握PC用户是掌握了现在,掌握移动用户才是掌握了未来”,从个人体验来看,我觉得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基于网络的“数字生活空间”与现实生活的互动越来越多,界限越来越模糊。特别是“LBS”“二维码”和“CR”技术的应用,使得两者可以实现轻松的交互。从营销效果方面考虑,企业都是希望能获得直接的购买转化。而很多服务是没办法在网络上进行的。移动设备是实现营销从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的一个最好的途径。无疑以后的“生活者”更趋向于移动化,而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存在很多差异,这个差异是否需要我们去思考?“传播管理”的数据挖掘在online to offline上会有怎么样的应用呢?
四、“创意传播管理”核心之二:创意传播与协同创意
在海量信息的今天,要想获得注意是极为困难的。“创意传播”最大重点在于强调了创意。似乎创意很早就得到大家的重视,从广告理念的演变来看,李奥贝纳的“内在的戏剧性”这一理念就突显了创意的光芒。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创意似乎无处不在,但是传统媒体的创意难免摆脱高高在上,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姿态。网络时代的创意又有什么发展呢?依然离不开互联网互动的特性。创意变得更亲民更具有参与性,创意还变得动态可延展,这些都是因为“生活者”的参与协同。
“协同创意”需要能引起“生活者”讨论或者参与再创意的“沟通元”。因为这些“沟通元”携带了品牌的理念和价值观,在“生活者”参与这场传播的游戏的时候,可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这里想起“传播是游戏”这一话语,显然21世纪,文化中游戏的因素越来越明显。这一理论提醒我们传播不仅仅是外在的,工具性的,不能仅从信息的、实用的、效果的角度来思考传播,还要关注个人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观感受、自我存在与发展。
上一篇:英语大王思思来了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卡瓦》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