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先生对于现实问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对于现代化转型这一重大问题上,他明显通过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提出要建立现代国家而不是一味的西化。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稀奇,对于中国现代道路的讨论,其实自1840年之后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对于现代社会的想象更多像是停留在对于西方社会的模仿上,因而西化就取代了现代化成为了整个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共识。但是,甘阳先生通过对于土耳其模式的分析,让我们看出了即便是完全将传统割裂,也并不能带来稳定的现代化,这种模式还往往带来民族精神分裂的痛苦。对此,我认为甘先生的视角是非常敏锐的抓住了文化作为现代性转换的重要因素,而往往被知识分子阶层粗暴的对待,以至于会产生现代化过程的精神分裂。
当然了对于民族文化,甘阳先生也并不是一味逢迎,而是将其作为现代化转化的重要资源来看待。对此,甘先生不但对于中国道路致意再三,而且更注重对于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西学源流》的总序中,他就认为西方学术所面对的是西方社会所产生的问题,他不能将其解决方案推而广之,而对于中国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对于西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解决中国当下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角度上讲,甘阳与刘小枫先生在近三十年不断向国内推荐西方学术界的新书和好书,让我们能够从传统学术的视野中解脱出来,这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面对西方,在今天的语境来看,就是如何面对美国的问题。而今天这一问题似乎更加迫切,我们面对美国的时候,从学术界到政治界普遍进退失据。由于,知识阶层普遍认为美国就是现代化的样板,跟随美国就是走向现代化的捷径,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中国是否应该走这条屈尊第二的道路。甚至,美国是否需要中国走向现代化。这些问题,对于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不仅是面对老一代的知识分子,而且是面对新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不再选择一条更加理性的方式,而且选择一条更加激进的道路。对此,我总是在想,为何近代追求民族富强的道路,却往往选择一条乖戾的方法呢?
在最后一部分,甘阳先生着重谈了大学问题,这也是十年来他一贯的立场与思考。对于大学改革的问题,甘阳选择了通过博雅教育,来解决中国当下现代性危机的道路。这条道路,他从鼓吹呐喊,到在中山大学进行实践,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今天我们走入到博雅学院进行交流,也是希望真正体验一下甘阳先生的理念的结晶。对于其中细节的设置,我自己还是不无微词,但是对于博雅学院的理念,我还是相当的认同和期待。毕竟,在整个现代大学危机中,高喊着解决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实际的解决方案。甘阳先生的博雅学院,就是现代大学改革中的重要一个试验场。当我们真正面对实际的校园生活的时候,我其实还是心存疑虑,是否这就是博雅精神真正的体现,亦或是这还仅仅是博雅理念的初步展开?
对于一个出生的儿童,我们没有必要将全部的希望全部置于其上。但是,我想如果能够了解到博雅精神在中国大学内可以扎根,可以得到某种意义上的实现,就已经令人非常感慨了。毕竟,他已经让年轻人重新走回课堂,走入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世界。
整个一部书,我仅仅是走马观花的浏览,这也花了我差不多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对于其中已经了解的部分,我并不觉得有太多的难以理解的部分,而且也并不认为他们能够对当下的所有问题有个全面的解决。我只是希望如果我们年轻人能够站在他们那一代学者的肩膀上,对其学术思考有所了解的话,也许能够占得更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出来。
《文明·国家·大学》读后感(七):【转】中国崛起与文明国家
中国崛起与文明国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魏平 2011-12-23 23:13:18
核心提示:在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间,这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根据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观察家分析,答案大都是中国的崛起。
在进入新世纪的十余年间,这个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根据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观察家分析,答案大都是中国的崛起。在今天,21世纪是否是“中国世纪”,已经不再是一个令人感到荒唐的问题,而是诸如《月食(Eclipse):在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阴影下生活》(阿尔温德·苏布拉马尼著)、《当中国统治世界》(马丁·雅克著)等在西方世界广受关注的作品郑重研讨的问题。
上一篇:《从零开始玩拼布》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边境 近境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