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的读后感10篇(3)

  作为古代史研究的行家,荣新江教授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因而他个人的学术历程可以看作是后来学术研究者的一个标杆。他身体力行地推动着学术规范的形成,为我们这些后来的学子们树立起了一个榜样。

  在时下的网络时代,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最为难得,“板凳坐得十年冷”,如何能得?搜索引擎谷歌、百度的出现,更是改变了大众对知识的态度,大量廉价的知识被复制和剽窃。

  因此,重塑学术规范,目下尤其重要!但这不能仅靠几个学者的自省自律,而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学术评价体系,克服学术界混乱不堪的现状,以利于学术自身健康成长,而我无疑在期待着。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读后感(七):荣江新《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4月第一版 2017年5月第七次印刷

  能在求学期间读到这本书,自认为非常幸运,就算将来可能不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本书所展现的精神价值仍将以另一种方式鼓励我前行。

  先聊聊北京大学荣江新教授(以下简称荣教授),实话说,书中关于这位教授的介绍比较少,多集中在学术著作上,细数一下,教授自身著作七本,主编八本,此外还有非常多的论文。略微有些遗憾,如果介绍中能够添点经历什么的,想必是极好。

  这本书也不是荣教授心血来潮的作品——教授甚至是没有打算出版它。在后记中,他这样感概“本来也没有打算出版,到了2007年这门课程作为‘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资助以后,在研究生院的督促和鼓励下,被列为北大出版社的出版计划。”有鉴于此,我无比庆幸这本书能够出版。

  在书中,荣教授也零零散散地讲出了这本书的坎坷身世。最基础的内容起源于“周末杂谈”,主要是教授和自己的研究生闲谈一些如何自我训练和何如遵守学术规范方面的问题。后来经历整理加工就成为了“我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给中国古代专业的研究生开设的‘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课程的讲义”。在成书过程中,他也说“这本讲义的写作延续了好多年,不知道有多少年轻教师和研究生提供过材料,给予过建议。”此书历经修补,其中的内容经过反复的考证,含金量非常高,可读性可见一斑。

  书的目录也渗透着讲义的影子。比如,每一节的划分都是以“讲”作为基本单位,而不是“章”。一字之差,韵味就会不同。全书共十五讲,前九讲和史料的关联比较大,像是传统古籍的翻阅,版本与校堪常识,刊物的定期翻检等章节,详细介绍了不同史料的注意事项,讲义的言辞甚是亲切。

  后六讲和写作时的注意事项关联比较大,荣教授在“写作”这个话题上,详细说的是论文写作,有两大讲,上讲:标题,结构与学术史,这个章节侧重的是论文不同要素的要点;下讲不同论文的写法,如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具体用途的文体。此外,作者关于“书评”的介绍也基本成了一讲。由于这讲的内容和我们读书人贴的更紧,不妨多讲讲。我也百度过“书评”,不可否认的是,百度上所陈述的内容更多的和书评的技巧相关,如一本书该怎么评价,评论哪些内容,诸如此类的东西,就像是高中的时候老师常常讲的作文该怎么写——虽然我总觉得百度百科有些不靠谱,然而度娘确实提供了可行的技法。即便如此,我认为光有技法还不够,还必须要有“道”来统御技法。我记得在《五轮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能以技而通道者,吾未见之也。”所谓“道”就是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要有书评?书评的价值在于什么?书评是什么?书评有哪些问题要注意?”虽然研究这些问题和写好书评并没有太大关联,可是如果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书评空有一身天花乱坠的辞藻又有何用?

  荣教授还讲了一些关于注释和翻译的干货。个人认为“标明出处”是非常好的习惯,既可便于原资料的整理,又可证明自己的论证“有理有据”,便于以理服人。

  就我个人来说,我最喜欢关于“书评”的讲义,它以容教授个人经历为事例,亲切的告诉读者书评之道。读完后,茅塞顿开——书评不仅只是种写作文体,它更可以是种阅读方法,一种阅读技巧。读者可以通过写书评的方式加深自己对书籍的认识,也可通过书评和作者,和其他读者分享一些阅读的想法,若是能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岂不美哉?

上一篇:深入剖析Tomcat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温暖的弦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