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读后感10篇(4)

  《中国情人》读后感(六):生活尽头 爱情已冷

  杨燕群的《忧郁的情人》终于出版了,作为一个对小说从构思的细节,到每一次修改的讨论都全程参与的人,更是作为作者的朋友,我太了解这部小说对于作者的意义。燕群读研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这部小说,但是当有机会出版的时候,我和她都同时意识到,它还没有准备好。于是,燕群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几乎完全颠覆了她引以为傲的第一稿。我们从小说的标题,到人物的姓名,到写法,到风格的把握都经过了漫长的交流和讨论。学校的许多教授都对这部小说提出过严肃有价值的洞见。如今这部小说要出版了,在众多看过文稿的师生各执己见的争辩还未停止的时候,燕群对于她坚持的小说艺术仍有清醒的认识和主见,我深表宽慰和欣喜。

  小说在诉诸一种观念的同时,也在注入生命的感知。这种生命的感知会引发我们对于生活的反思,从而将我们引向一条不像当下的生活道路。我们姑且把它叫做梦想吧。是的,以梦想之名,我们叛离了被规训的生活。

  小说就像歌手的歌唱,只是小说是在台下歌唱,而且永远不歇。小说又像是舞台的表演,不过台下依然延续这种表演。那个面具要一直带着,直到死去。

  杨燕群的《忧郁的情人》就是一次歇斯底里的歌唱,一次醉生梦死的演出。写小说的状态大抵这样是最好的,不能过于冷静,因为冷静会影响情感的投射;但是,又必须在疯狂之外找到一个外部的视角。就像在某一刻,演员突然跳脱出自己的灵魂,漂浮在舞台之外观赏着自己,这样才能让灵魂的飞翔有一个安妥的降落。

  这部小说就是一次疯狂的对于爱情和当下社会的追问。而作者的难得之处在于,她没有用社会分析的方式来写作,而是忠实于生命的感知,从她日常生活的深切痛苦中提炼出人物的痛苦,从对于自身灵魂的残酷袒露中观照人物的灵魂。因此,这部小说并不试图向你展示一派新颖、新奇的生活,而是冒险地游走在生活平淡单薄的底层,用独特卓绝的生命体验,开掘出人性命题下未被发现的生命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小说是相当深刻的。

  这部小说诉说了这样几个问题,它们或许是当下的热点。第一,高房价压力下的大学毕业生的生存问题;第二,女大学生的出路问题;第三,爱情是什么。如果按照二三十年代阅读茅盾的作品的方式,将来的读者的确会在这部小说里窥见这个时代的“病”。然而,时代之“病”是可以用经济科学的“手术刀”去解剖的,人类之“病”则是可以放在时代背景下和跳脱时代之外获得双重关照的。阅读的时候,我的确能够明显嗅出人物在病状下的所言和所行,因此也分外能理解梁晓声老师当初把这本书的书名定为《中国病人》的初衷。

  然而世世代代的文学不一直在关注着生了病的人类么?如果每个小说人物都像古希腊骄傲的太阳神那样健壮,就不会有那么多散发着幽暗与感伤的独特小说引人着迷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没有时间**,每一个生病的个体都希望自己赶快好。因为当你停下来,你就会被别人取代。因此,除了青春期的男女,谁还有闲情说自己是“忧郁”的?忧郁是一种已然失去的美好情怀,是被这个世界所遗落和嘲笑的唯美情调。当我们都嘲笑那个忧郁的主角是疯子时,其实不觉间我们已经被人物所嘲笑。

  只有用醉的方式去追问,我们才敢直面真实。只有用疯的方式去寻找,我们才能被安放。我们不用去追问香兰对于小说里的那几个男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她爱过谁,没爱过谁,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那个叫爱情的“严肃的东西”,连着小说里精心营造出的“忧郁”的氛围,都被香兰一手交给她和男人们的博弈中**着。当眼见的都是破碎时,我们就没必要去关心它完整时的模样了。

  小说可以辨识的卓然不同于许多女作家的地方是,作者笔下充满乡土魅力的古茶小镇,是湘西的山村,更是香兰魂牵梦萦的故乡。作者饱蘸深情的笔墨铺洒着对于故园的热爱,也无情地揭示了乡人连同城市一起,共同追杀着末路的香兰。人言,她不畏惧,可怕的是人言里裹挟着的各种价值观如洪沙般拷问着她对于自己的人生期待和追问。人可以逃避世人,但终究要面对自己。人可以在世人面前表演,但内心的那个声音,总是会在某个逼近疯狂边缘的时候拷问自己。

上一篇:《书剑恩仇录》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冰与火之歌(卷一)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