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人读后感10篇(9)

  《中国情人》读后感(十):爱很短,忧郁很长(转自杨风岸)

  “夜的暗潮从窗户涌了进来,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里澎湃。”

  燕群改毕《忧郁的情人》,将定稿给我读了一遍。依她创作之初的拟设,这部小说当是一帧泛写当代众生相的浮世绘卷,但这楔子的第一句,却分明只属于一个人的心灵——本来对普天之下的人们一视同仁的夜色,却单单澎湃于一个女子的斗室,同样澎湃的还有这个女子无可救药的忧郁。

  “社会的阵痛”固然没有离开过这部小说,而从夜色澎湃的那一刻起,纯粹内在于人物的某种精神的追索,也与叙述的延展如影随形。诚如书中所言,没有哪个人物完全可爱或可恨,人人都是孤儿,人人都在受伤,也将伤痛转嫁他人;然而,这些似乎本来都不必发生。倘若仅仅甘于生存的庸碌,哪怕是能够安于物质的餍足,香兰都不会如此饱受痛苦和满心忧伤(对比一下王梓和香梅的人生轨迹),而本已衣食无忧的商人汤乾坤、教授李诚和官员朱卫国所受的情感磨折,似乎更迹近于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他们的苦难,诚然是社会转型时期**阵痛的一部分,但同时更是一种“自苦”,因为他们面对着一切因陋就简的现实,却不能自拔地渴念某些真诚、美好而永恒的东西,渴念的狂热灼烧着他们本已有限的生命,令他们**而“忧郁”,却不甚自知,更无所适从。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这种精神渴念托付给了爱情,其中所有的美丽与猥琐,热望与绝望,可能与不可能,一点一滴地汇聚成了一部漫长的心灵史。

  香兰是用整个身心实现自己精神渴念的理想主义者。作为一个被猝然投掷到冷酷现实中的校园诗人,她把一切美好的希望都诉诸诗歌,来作为抵抗蝇营狗苟的唯一利器。凋敝的日子一再碾压着她,她依然紧抱着她的诗稿踽踽而行,同时令她不能释手的,还有她的尊严、希望,以及一向真挚的忧郁的爱情。然而,诗对胆敢拥抱它的人来说永远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尤其是在它假爱情之名而行的时候。像香兰这样不甘于生命的委琐庸碌,而在“醒来时悲痛地呼喊”着的人们,总让我想起诗人丁尼生笔下的少女夏洛特:夏洛特被囚禁在城堡当中,注定一生只能从一面镜子里眺望窗外的世界,却厌倦了镜中日复一日平板单调的风景,夺门而出,去追寻路过的英俊骑士兰斯洛特。她的镜子从此碎裂,她失去了从前无知的快乐,更在颠沛流离中耗尽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香兰藉以孤独漂泊的诗情,正如同夏洛特划向兰斯洛特城堡的不归之舟。她没有像夏洛特一样归于尘土,但我们看得清楚,她那诗情画意的忧郁如何在无休止的欺骗、漠视和磨折之下渐渐从她的灵魂剥离,浮上身体的表面,和俗艳的妆容一样,成为一件惹眼的装饰,与周遭纸醉金迷的世界相得益彰,下面却深藏着难以言表的悲哀。

  香兰是惹人心疼的。诗人总是惹人心疼的。那种诗意的渴念,还有它转生而成的爱情,更是注定要惹人心疼的。汤乾坤不愿意承受这样的心疼,所以他在现实中如鱼得水,而只将爱情当作无聊时的点缀。自诩爱好中国古典哲学的他以“中庸”自命,以为如此游戏人生,便可以在情感上毫发无损。他对香兰的爱,起初和他自己“在天为龙在地为蛇”的书法、还有印有易经研究会头衔的名片一样,不过是附庸风雅的一部分。他占有香兰如同占有一件足以自炫的传世墨宝,面对茕茕孑立的香兰时“心痛的感觉”,则是他盛筵之后消食化积的一杯苦茶。然而,在这样的游戏中全身而退,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容易。

  汤乾坤在无数次的假戏真做之后,终于发现自己其实不甘于叶公好龙的爱情,他对香兰的同情,甚至可以说真爱,要比他一向乐于承认的深挚许多。可是,香兰此时却已然不复往昔,心如死灰。像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一样,汤乾坤在真正触碰到爱情的同时,就永远地失去了它,只好退避到自己一贯的麻木不仁当中,永远地孤独下去。游戏者赖以逃避忧郁的游戏,竟成了全部忧郁的源泉,这是何等强烈而凄怆的讽刺。

  李诚不愧为一个哲学教授,和香兰与汤乾坤不同,他对自己的精神需求有着清醒的认知。但他和汤乾坤一样,不愿因不顾一切地追求内心生活而给自己的物质利益带来任何风险,其自私和精明,甚至更在汤乾坤之上。汤乾坤的自我解脱之道,是满足于肤浅的附庸风雅,李诚却执念于深切的自我陶醉。他用自欺欺人的幻想充填自己全部的精神虚空,在对现实无能为力时,这幻想就成了他自我麻醉的精神鸦片。他自命清高,洋洋自得,自导自演了一场又一场爱情的暧昧和纠葛,把自己想象得风流倜傥,以弥补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婚姻生活的失意。

上一篇:《书剑恩仇录》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冰与火之歌(卷一)读后感精选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