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摘录P81的一段话:
“在《童年的王国》一书中,鲁道夫.斯坦纳指出,孩子在七岁以前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者。如果有人对着孩子或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或暴怒,这个暴怒的图景会深深进入孩子的内心,由此产生的内在图景会进入孩子的血液循环、呼吸和新陈代谢,所有这些的结果——在斯坦纳看来——会一辈子留在孩子身上。我们在孩子面前所做的一切都会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责骂、威胁和喊叫不能帮助幼儿建立规矩,实际上,这些方法会减弱他们以后面对生活的能力。这些体验带给他们轻微的害怕,如果害怕经常发生,孩子们就会竖起屏障来保护自己。他们的心灵变得坚硬起来,我们会发现似乎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
“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教,他们不可能听进去的,因为他们一定会竖起一道屏障来对抗我们传递出来的怒气。这道屏障使他们无法思考我们传达给他的信息。他学到的是表达怒气、远离他人,并对那些让她不高兴的人说教。”
这让我想起,从我小的时候我就注意到每当我生气的时候我都有想和人拼命的冲动,后来我意识到我的暴怒纯粹是一种无意识反应,它来自我的母亲,我母亲的愤怒来自她的父亲,她父亲的愤怒来自他的养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链条,把破坏性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让我难以积极地建设生活。这些华德福的理论最近总让我想起基督教,基督让你不要责怪别人、时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并重视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非暴力沟通》和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书内核都是这些。
话说得远了些,继续回来,在帮助孩子遵守纪律方面,具体的方法和实用技巧如下;
(1)重塑空间,重塑孩子周围的空间可以调整孩子的心理气氛和感觉,不要轻易说“不可以”,把“不可以”留到孩子确实有危险的时候用,孩子会更容易听。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检视一下他周围的环境有什么不妥、调整一下。“如果个别孩子确实有困难(重新回到活动中),我会把他的头发弄弄整齐,为他塞好衬衫或者重新系一下腰带。”引导孩子游戏,给孩子示范如何玩来替代他们的破坏行为。
(2)清晰的信息和有限的选择。不要凡事后面都加个“好吗?”,让孩子做什么就直接提要求,不要表达有选择的意味,那样会导致孩子混乱。不要给孩子太多选择。
84“询问孩子想穿什么或想做什么,在孩子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类似的感觉。我们过早地呼唤出孩子个性中“我要”的部分。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他们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当他们吃饭、穿衣、上床或和妈妈一起去商店时,“我要”变成了他们词汇的一部分。一些社会问题就是由此而来的。在超市,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或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我要”饼干;“我要”糖果;“我要”那种赠送玩具的麦片。”
“长远看来,给予孩子选择孕育了自我主义: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需要不**。给幼儿提供过多的选择,就像给他们的心灵投放了一剂毒药。孩子们长大以后也许就不想做生活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作业、家务劳动,或花园里的杂活。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冲突,有很多都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模式直接导致的。这种投其所好的方式,只会令孩子没有安全感和永不满足。”
(3)用“可以”代替“不能”。用你可以做什么,代替你不能做什么。
87“斯坦纳在这一点上说得更*,他说对孩子伤害最大的,莫过于给孩子一个指令,告诉他必须做什么,然后又改变这些指令。他指出,成人不清晰的思想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现代文明社会有这么多成人患所谓的神经疾病,其根源就在于此。”
(4)节奏可以帮助维持纪律。
(5)治疗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咬人,给她一个苹果或者胡萝卜让他坐在老师身边吃下去,告诉他“我们咬胡萝卜,而不是朋友。”如果孩子朝人吐口水,带他去卫生间,让他朝马桶里吐口水。当孩子又粗暴行为的时候,让孩子在真正的劳动——在花园里干活,挖沙子,搬石头,运木头——能治疗粗暴行为。游泳、远足、冬日玩雪也同样有帮助。
(6)随机应变的技巧。当孩子发生争执时,教他们处理问题的技巧;有孩子来高密,是因为他遇到了困惑,让他加入到当前的劳动中。
上一篇:权力的转移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天才魔妃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