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经典读后感10篇(2)

  主人公的一个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是那些大人物在做事时,不会顾及路边踩过的花花草草,也只要最后的大事业能够成功,之前的所作所为不管是不是正义的都将被世人原谅。书后面的评论文章里说这是一种“算学”,通过计算使得最后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化。

  不过不得不说,我认为主人公的这种想法挺有道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能成为大人物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能大人物并不是天生就是大人物,时势造英雄,有时还会需要一点机会和运气。

  不管怎么说,相较于之前,我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阅读经历。不管是阅读的节奏、体验还是 最后的收获,都可以说是很不理想的,对于这样一本有口碑的作品,我得到的东西却是如此的少。但眼下,我已没有精力再把这本书像之前一样重读一遍了,留给以后吧。

  最开始知道这本书,不不不,应该是最开始强化了这本书在脑海中印象的是当时看《最高的离婚》,里面结夏说她看了男主喜欢的《罪与罚》,哭的稀里哗啦,最后才发现这本书是分上中下,而她只看了上下哈哈哈(好像跑题了。。。

  最后的最后,附上整本书的结尾吧(寒假在家里看妈妈放的电视剧也提到了这一段的内容)

但这已是一个新故事的开端,这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如何逐渐获得新生,他逐渐蜕变,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逐渐认识到迄今为止他完全不了解的现实。这可以成为一篇新小说的主题——但是我们现在的这篇小说就到此为止了。

  《罪与罚》读后感(五):生活的盲区 ——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小说的魅力并非知识型的,而是探索型的。小说始终在探索生活的盲区,无奈、彷徨、恐慌、迷失等等。小说不需要一个真理式的结论,更需要一个模糊的印象,真理不是生活,模糊的印象才是我们对生活的记忆。

  杰出的小说家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因为他们一不小心踏入了生活的盲区,这始终源于艺术家的**与勇气。我不认为一部好的小说,所设置的情节需要逻辑,因为逻辑是哲学家的事情,但有时候逻辑会束缚创造力,世界过于复杂,逻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西方哲学家的“真理”,最后被时间撕成思想的碎片。

  没有真理,没有逻辑,小说剩下了什么?我认为中外小说始终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我们的生活如此不堪,但为何我们还要活着?”这看似是一个哲学命题,但并不适合哲学逻辑性的探索,因为世界充满了荒诞,没有逻辑,没有理性,可以看看周围发生的一切,是否有因果的关系呢?哲学的有条有理,无法承载生活的错综复杂。

  陀斯妥耶夫斯基,俄国史上最有深度的文学大师,与托尔斯泰起名。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嗜赌成性的人,每次输钱后的状态,都是他创作的灵感,因为要用稿费还债。原来,文学大师的创作动机,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伟大。为了还赌债而写作,这就是一种生活的荒诞。

  在生活的盲区中探索是孤独的,它与主流背道而驰,这是俄国作家的风格,形成了沙俄文学阴郁、焦虑的独特气质。如果说托尔斯泰是在探索民族的盲区,为俄国的出路奉献一生,那么陀斯妥耶夫斯基所探索的是人性的盲区,如何能从罪恶中解脱。

  《罪与罚》是一部忏悔录式的心理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忏悔之心,就是盲区中的一部分。现实社会没有人强迫某个人必须忏悔,这没有任何的逻辑,但罪恶感始终压迫者拉斯柯尔尼科夫,这种痛苦无人知晓。

  生活的盲区,往往是藏在人们的心里,人的心理活动比社会活动更为复杂。不否定这是创造的动力,但更是罪恶的根源。杀人是有罪的,看似很正确的真理,但这敌不过人的心理,盲区中所蕴含的力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它可以让人做任何恐怖的事情。

  人性中最纯净的部分也藏于盲区。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之后,没有人知道,主人公可以平安的度过一生。但是,但是罪恶感让他无法正常生活,因为上帝能看到人间所发生的一切。

上一篇:柔软的身心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心》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