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典读后感10篇

  《心》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2016-1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读后感(一):“动弹不得”翻译的极妙

  K自杀并非完全因为得不到所爱,“先生”自杀也并非完全因为愧疚。 二人都带有一种共同的对人世、对世人、对自己亦身为世人的厌恶,这大概跟文中轻微着墨的时代背景有关,什么明治精神随着明治天皇死去之类。 “动弹不得”翻译的极妙,每当“先生”想去拥抱新的生活时,那股愧疚感就将其狠狠地摁在原地,动弹不得。 “我有什么资格?” 相对于《哥儿》里辛辣明快的讽刺和诙谐,《心》的叙述更为平淡,“先生”自述时有一种《忏悔录》的坦诚,但不是卢梭那样激烈的,而是轻轻地,让你为他的命运叹息。 读到多处内心独白时划横线做笔记,我也会想,此处所言说的不就是我吗?

  《心》读后感(二):先生,我敬佩你的清醒

  以每天读一章的速度把这本书三天读完了,读最后一章的时候开始有些后悔前面的读那么快干什么,肯定漏掉好多细节。

  先说一下我读到第三章的状态,一边读着先生遗书中的自省,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删着音乐。在那种状态下,我竟然发现我歌单里好多歌它们表达着自己的态度,表达着自己的情怀,表达着自己的腔调……我不再能够接受,甚至觉得虚伪。太多太多人绞尽脑汁把自己营造成幻想出的样子,去掩盖本该反省的真实的样子。以机谋掩盖人格,我曾也是这样且不觉得耻辱。

  对于我而言,真实,或多或少有不能示人的成分。我不觉得这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当有一天发现面对自己都困难的时候。原来自己生而为人已经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我佩服小说里的“先生”他始终是清醒的,而我常自欺欺人。

  我没有办法去厌恶先生的种种弱点,诸如软弱,嫉妒,多疑,贪婪。因为人性本来如此,那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反省出来的样子。K这种好人,永远不存在于第一人称中。

  在读第三章的时候,虽然是先生的遗书,但莫名与前两章有时空重叠的感觉。可能这是作者通过特别形式将命运这个东西浮出水面。先生眼中的“我”,先生眼中的看,先生眼中的自己,都是你。

  《心》读后感(三):大老师比企谷八幡(渡航)《读夏目漱石的《心》有感》

夏目漱石的《心》绝对是孤独主义小说。 这部作品的本质并不是展现三角关系的纠葛。 它切实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是一篇描写个体与世界隔绝的故事,更是没有丝毫救赎之光的真理。 即使竖旗也不一定能看到Happy End(好结局); 相互理解也未必可以变为至交;爱情或友情都无法治愈孤独。 夏目漱石将无可救药的孤独感形容为“孤寂”,但生于现代的我们早就习惯了“孤寂”,还能理所当然的接受它,或许把“孤寂”称作“独立”也不为过。 人类生来就是孤寂的生物,只能体会着脱离集体无人理解的滋味活下去。 这就是漱石想通过这篇故事揭示的道理吧。 比如“我”,“老师”,“K”,还有“夫人”。 他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就算竖起旗帜,赢得爱情,心里的渴望还是得不到满足。 因为哪怕是在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时间,人们也无法享有同一颗“心”。 明治时代至今已有百余年。过去了这么久,仍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读这个故事,正是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的本质。 最后,我想用“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这世上没有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坏人。 平时大家都是好人,至少也是普通人。 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到了紧要关头也会突然变为坏人,所以才不能大意。 勿信他人。出自夏目漱石。

  《读夏目漱石的《心》有感》

  《心》读后感(四):こころ、复杂的心

  这是我第一次读夏目漱石的书。这位印在一千元大钞上的作家,最早认识它恐怕是小学时期看《名侦探柯南》的时候了(笑),大概是关于假钞的案子吧,那时候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体验呢,读罢此书才能知道夏目漱石是如何如何的,或者说,对这位作家不再抱着接近空白的记忆。

  《心》讲了我很想讲的话,所以读时常觉得心有戚戚,甚至故事的手法、节奏同样让我十分中意。和先生一样,倘若那些关于善恶的看法能够超脱自己的生命给别人启迪,那么我也愿意来谈一谈的。

上一篇:《罪与罚》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无用学》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