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着力抓环保优生态,“绿”的底色更加靓丽。加快国家“双修”试点城市建设,编制荆门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东宝山、象山和竹皮河“两山一河”改造升级,象山景区三个出入口基本建成,竹皮河全段截污干管通水运行;实行招商引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科学划定工业园区开发边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淘汰黄标车11116辆,关停中心城区2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消除“国考”断面劣五类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中国农谷核心区土壤环境保护优先示范项目、胡双磷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大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改农村户厕17.5万户、城乡公厕120个;荆门静脉产业园一期项目全面实施,新建乡镇垃圾转运站49座;精准灭荒4.12万亩。全省“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钟祥大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打造宜居乡村做法受到国务院表彰。
(六)着力抓民生增福祉,“惠”的广度更加拓展。民生改善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去年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出台脱贫攻坚“十二条”,实施特色扶贫产业项目5590个,完成易地搬迁2286人,改造危房和土坯房2784户,募集健康扶贫补充医疗救助基金8760万元,全年实现36个贫困村出列、22718名贫困人口脱贫。组织就业创业培训22259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772万元,扶持创业6120人,新增城镇就业50121人。深化长期护理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89.1%、92%。新建7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8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13所留守儿童服务站、186个“希望家园”。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和39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项目试点地区,屈家岭金色农谷青少年教育基地、漳河爱飞客小镇分别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养计划启动实施。有效应对“问题疫苗”事件,全市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建成九渊书吧20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中心城区南北汽车客运新站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结号”,荆门城市形象持续提升。推进新型综合社区建设,中心城区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综合体达到26个,120个城市社区形成“三社联动”工作格局,1065个村(社区)实行积分制管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市在全国市州信用监测中排名第10位。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团伙和黑恶势力“保护伞”。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支持驻荆部队深化改革,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障得到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住房公积金、机关事务、新闻出版、保密、地方志、档案、科普、气象、移民、防震减灾、对口援建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着力抓作风提效能,“干”的氛围更加浓厚。一年来,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不懈提能力,按照“一般干部应知应会、中层干部行家里手、领导干部专家权威”的要求,开展政府系统大学习、大培训。坚定不移重法治,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议事决策程序,向市人大提交地方性法规议案《荆门市建筑装饰装修管理条例》《荆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出台政府规章《荆门市临街建筑外立面管理办法》,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8件、政协委员提案378件。驰而不息正风纪,开展“整顿干部作风、整治发展环境”活动,坚决纠正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切实加强审计监督,严格防控政府廉政风险,推动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