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5日在浠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付 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一心三区”①战略部署,紧扣“六个三”②战略举措,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定信心,克难攻坚,较好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预计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盘点2018年,困难始料未及,效果好于预期,“一心三区”建设亮点纷呈。
以秀美“一心”为中心,我们克难攻坚、众志成城,2个月时间,完成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黄黄高铁项目的征迁任务,全面启动建设。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47个,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16个项目全面完工,程湖公园、一河两岸回迁房启动建设,月湖生态公园、杂技馆对外开放,展现了“浠水新形象”。
以临港新型工业区为主战场,我们扩大开放、筑巢引凤,成功招引投资23亿元的新明珠绿色建材项目,半年时间投资3.6亿元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建成生产线3条,创税收过千万元。主动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区③,散花跨江合作稳步推进,南国诗都等一批项目签约,诠释了“浠水新魅力”。
以北部生态农业区为支撑,我们借力发力、争先创优,投资8.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2.7万亩,实施水利补短板工程26处,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393家。全省秋冬播农业生产现场会、全市农业产业化暨产业扶贫推进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县召开,刷新了“浠水新成效”。
以东部生态旅游区为重点,我们一线串珠、全域开花,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投资10亿元,建设交通项目36个,建成“四好农村公路”700公里,贯通万顺火龙果等产业基地56个,连接休闲观光旅游景点42个,打造了美丽公路经济带,全年接待游客3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人民日报等12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扩大了“浠水新影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这一年,我们抓重点、攻难点,攻坚成效不断显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积极化解不良贷款;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投资公司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稳步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债务管理全面规范,全县金融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政策,产业扶贫覆盖率达到80%,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两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7亿元,实现71个贫困村出列,35914户11208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66%。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浠水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④,关停整改“散乱污”企业34家,拆除规范码头25处,岸线复绿近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雷霆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关停不达标畜禽养殖场,实施减排项目51个,全县空气优良率达85.3%。落实河湖库长制,开展重点河湖库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强力实施河道黄砂限时限量开采,完成3669亩的退垸还湖任务。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⑤,精准灭荒造林2.85万亩,“厕所革命”超额完成市定年度目标任务,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2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绿色乡村25个。
这一年,我们优存量、扩增量,发展后劲不断夯实。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元至11月份,全县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61亿元,32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28.3亿元;8个市“双百”项目全面开工,市民之家等6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S235、裴麻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招商项目114个,协议投资总额17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3个、新投产项目15个。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扎实做好“两月一单”⑥,发放企业贷款6.32亿元、“过桥贷”1.55亿元;开展专项招聘活动19场、为企业招聘员工4132人,新增民营企业959家。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深化“千企联百校”,建设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0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4项,46家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器,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90件,转化科技成果11项。湖北津驰、恒标塑业荣获市第三届创新创业大赛冠亚军,成功举办我县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全县高新企业达到3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新增五类市场主体6457家、“个转企”8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