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创新创业。*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健全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浠水人才智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千企联百校”,力争引进科技副总及创新团队15个、科技创新平台5个,完成发明专利申请190件,转化科技成果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持续深化县校合作,力争引进大学生实习实训1500名、返乡创业200名,引进创业项目20个,出孵入园项目3个,争创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孵化机构、众创空间服务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品牌。

  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切实增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降税减负惠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破除不合理门槛和限制,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市场、融资、转型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凝聚创业至上、创业光荣的共识,营造关爱、尊重、信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全面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和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张网”五级贯通,落实“一网、一门、一次”要求,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⑮,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⑯改革,精简涉企证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推进政务服务电子化建设,建立“互联网+项目化”⑰管理体系。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流程,实现工业项目50个工作日取得施工许可,探索推进先建后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投资兴业活力。

  (六)聚焦城镇建设高质量,提升城乡融合新形象

  打造秀美“一心”。开展城市总规、控规修编,实现重点区域规划全覆盖。投资5.5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12个。加快北城新区建设,重点推进楚街、月西公园、窑湖公园等重点项目,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抓好旧城改造,修补城市功能,全力推进浠水河生态综合整治,力争建成一期回迁房项目,初步完成两桥之间的景观工程;扎实推进黄黄高铁及高铁片区建设,启动城北大市场、凤栖路、城区积水等改造项目,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和城市面貌。做活城市经营,加大公共广告、公共空间等资产资源开发运营,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建设城乡快速通道,推进G220裴河至界岭线、罗兰线城区至兰溪段、中大线城区至余堰段、浠散路等道路升级工程,辐射带动开发区、丁司垱等绿色产业发展,打造产城融合核心区。

  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实施《浠水县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五城同创”,强化城区渣土扬尘、餐厨油烟、噪音污染等治理力度;启动垃圾转运中心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收集、全处理。统筹推进城区水环境治理,完善供水管网设施,启动城区污泥集中处理中心和沿河污水主管网建设,推进截污纳管改造,力争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加大控违拆违力度,确保管控区零违建目标。持续改善城市“五难”,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行为,新建公厕7座、智能化立体停车场2座、集贸市场2个,实施道路绿化及城市绿地工程,力争园林绿地覆盖率达到70%。有效整合智慧城管、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物业等信息化资源,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不断改善宜居环境,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

  促进城乡融合。完善城乡、村庄规划体系,严格规划管理,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重点实施G347陶巴一级公路、桃白公路、中大线集镇道路改造等交通项目;完成“四好农村公路”750公里、安防工程200公里,改造危桥50座,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支持各乡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充分挖掘内在潜力,采取市场推动、以奖代补的方式,推进城镇建设改造提升。强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和乡镇查违办职能,加大农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违力度,着力改善镇村面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