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海盗》读后感精选10篇(2)

  当一项自发秩序被政府的强权活生生掐断,那么其蓄积的力量以地下的形式悄然发展。这群政府眼中的走私者,其武装越来越强大,变成不小的武装集团。其间出现了不少狠角色,依靠自己的胆色和才能,在凌乱中崛起、独大。他们带着浩荡的船队在东南亚扎根,并且与葡萄牙、西班牙人、荷兰人狭路相逢,为了争夺对东南亚的控制权、经商惠利、生存空间,不忌惮开战,其间胜败互有,并非如日后的鸦片战争那样逢战必败。可悲的是,中国海商的背后,并没有站着本国政府给其撑腰,这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不一样,后者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支援。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除了对化外之民的生死苦痛不闻不问之外,反倒与外人联手对付朝廷眼目中的“中国海盗”。明朝与西班牙人联手围剿林凤集团,清朝与荷兰人联合进攻郑氏集团。雪珥有句结论很反讽,“祖国越强大,清理门户的能力就越大,虽远必诛。”及至在菲律宾的华人多次遭到西班牙人的集体屠戮,反抗无力,欲哭无泪。接着是荷兰人屠杀东印度的华人,乾隆闻讯后说“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这段话,已经在几年前被人放在网上成为经典。

  巧合的是,刘刚、李冬君合著的《通往立宪之路》一书,将海权作为阐释晚清近代化历程的路径之一。此书对于海权部分叙事比较简略,其资料所载的事实大体上与雪珥相合,可见事实大抵如此。雪珥对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和行为给予了批评,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强撑面子的举动,并且在下西洋的途中重创了中国的海商海盗结合体们。

  整部海权史,是长年累月地自毁海上长城,等到了茅海建所著《天朝的崩溃》,看两国的海军装备、战术、军事体制是如何悬殊时,就觉得是咎由自取。受**之日到来,便开始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及西洋造船技术的飞速发展,风帆时代被燃煤时代替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皆对海洋倍加重视。马汉的海权论一提出,更是激起了海权狂飙,造船竞赛日益激烈,大舰巨炮成为一个个国家的掌上明珠。马汉认为海军的出现是为了保护航运,构成海权的三大基本要素是生产、海运、殖民地。以这种眼光来回顾中国的海盗史、反海盗史,则是无颜面对。但时至今日,虽然说国家需要靠实力来说话,但再一味强调海权至上,则有给人鹰派的形象,或者是军国主义鼓吹者,或者是民族主义煽动者。国际社会的准则日益成熟、规范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如以往的丛林世界,弱者有弱者的生存权利,而且与强者是平等的。这年月里,虽然有庭院已经衰败的日不落帝国为了马岛,千里奔袭,与阿根廷交战并取得胜利,但这样的战事越来越少,更多是依靠历史积累下的既成事实来勉强支撑过去。

  成稿于2011-06-20

  《大国海盗》

  雪珥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6月版

  28.00元

  《大国海盗》读后感(四):海上争霸时代的大国之殇

  海上争霸时代的大国之殇

  ——读《大国海盗》

  马维

  提起“海盗”, 大部分国人脑海中浮现的,恐怕十之八九都是一副洋人模样——他们大多横行于海上,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例如史上著名的挪威海盗,又如今日祸害世界的索马里海盗。对海盗的这番印象,不能说完全离谱,但也多少说明,对于这个千百年来始终活跃于海洋世界的群体,我们至今仍是颇为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民族对于辽阔无比的海洋世界的疏远与隔膜。正因此,自称“非职业历史拓荒人”的雪珥所著的《大国海盗》一书,就颇值得一读。至少,它可以为那些不满足于正史叙述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提供一些启蒙。

  事实上,这已经是作者的第四部作品了。在之前问世的《绝版甲午》与《国运1909》和《大东亚的沉没》中,旅居澳大利亚的雪珥就已借重海外史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曾经被遮蔽的历史画面。而其曾有过的公务员经历,则让他能够得心应手地对这些新挖掘的史料,作出既独辟蹊径又符合“中国逻辑”的解读,每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这部书里,作者再次精心运用各类中外史料,以200页左右的篇幅,为我们**出昔日海上中国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场景,展现了之前不太为人所知的海上“民间历史”的一个个侧面。作为“历史现场报道”,其中自然是辉煌与辛酸并存。而作者在铺陈史料的过程中,又不时直抒胸臆,对一些陈旧的观念提出挑战,展现了独立研究者的姿态。

上一篇:《朵云封事》读后感10篇 下一篇:资本.让你看懂世界格局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