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计划外革命》是一本由雪珥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辛亥·计划外革命》读后感(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那是什么?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必然要经历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原有的利益者自然不满,新的利益继承人又会为谁多谁少而不平。体制内的为吃几碗饭而争吵,体制外的为能不能吃饭而拼命。于是1911年的变故就这样爆发了。作者雪珥为我们讲述了这一事件前后的酝酿与现象。叹民生之多艰,观历史之沉浮,可谓忧国忧民。
这些故事,我等小民也就是当一本小说读读,然后和鲁迅笔下听祥林嫂哭诉的老太太们一样,流下几滴眼泪,数落祥林嫂一顿,然后叹口气,满意地走了。因为我等既无权利,也无能力,处理好这些事情。只盼大人物们能够总结前人的经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多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分忧,谱写一部成功的历史。
《辛亥·计划外革命》读后感(二):每一次崩溃都有美丽的借口
雪珥的历史写作,别有特色,因为他有基层官僚的经验,真实地面对过这样的困局:明明是一件好事,却很难推动,甚至受益方往往是最激烈的反对者。
每个人都知道为自己争利益,可为什么我们却经常反其道而行?公众的理性是如何丧失的?
本书聚焦于上世纪初的“四川保路运动”,它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在雪珥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切入点,解读这段历史,能让我们对现实有更*的理解。
“四川保路运动”源于清末修铁路高潮,一时间,路通财通成了上下共识,人们将“强国梦”又寄托在铁轨上,为了大干快上,清政府允许私人公司进入,并给了它们征收地方捐纳的权力,可这些公司的头目都是官员,对下残酷压榨,对上虚与应付,川路公司开工后,只修了几里路,却亏损了400万两白银,其中300多万两竟然是到上海炒股亏掉的,加上各层管理人员贪墨,局面已不可收拾。
这些“私人公司”的修路资金完全来源于“捐纳”,表面上农民每年交钱入股,但在地方恶霸勒索下,其实是多负担了一份沉重的税务,绝无权益,导致怨声载道。
为了解套,盛宣怀利用国外贷款,准备将所有私人公司铁路赎买,转为国营。那么,川路公司炒股和贪污损失的300多万两白银怎么办?对此,清政府尽了最大努力,愿意将这些折成股票,盈利后返还。可这却是川路公司高层绝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样他们的腐败行为将曝光,他们要求的是立即套现。
这是硕鼠与猫之间的博弈,可令人惊讶的是,硕鼠绑架了人民。有多少人知道川路公司的内幕?又有多少人知道铁路收归国有的利弊?但硕鼠们善于动员,他们通过集会、报刊、宣传品等煽动民意,其动员技术,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逢会必哭,通过哭场来赢得听众同情;抬出“爱国”口号,煽动民族情绪;动员妇女儿童表态,从而给普通人以压力;利用黑社会制造极端事件;大量散布谣言,混淆视听……
对于不同意见,硕鼠们无情打压,因盛宣怀向外国人贷款,于是就成了“卖国贼”,而对川路公司中的异己,硕鼠们一方面用暗杀恫吓,另一方面则动员群众开批斗会,甚至“开除乡籍”……
于是,一件符合经济理性的措施却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大崩溃将所有人卷入其中。然而,人民真的得到利益了吗?真的梦想成真了吗?究竟谁才最希望混乱呢?
以幸福的名义失去幸福,以公正的名义戕害公正。毫无疑问,清王朝的崩溃有其历史必然性,但从它的崩溃方式中,我们能否品出更多的辛酸呢?
《辛亥·计划外革命》读后感(三):一分饶有意味的帝国出轨事故报告
也许是意识形态的缘故,也许是民族天性的缘故,总之,百年辛亥革命演绎到今天,给人们的印象,除了宏大,就是伟光正。如此语境下,细节化历史遂成为一种稀缺。
我一直认为,没有细节,就没有真相。所以,通读雪珥的新著《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获得的是一番痛快淋漓的阅读体验。
正如雪珥在书中所云:“为什么帝国的列车会在加速革新进程中突然出轨?这其中的大量细节还被湮没在光环背后的阴影之中。”所以,“我们还是该回归常识,从帝国列车的出轨现场一步步回溯,从官场、商场的每一个凡人的每一个细节,去捡拾、拼接并努力还原当年的场景。如此这般,我们或许能够找出一份更有意义的帝国出轨事故报告。”
上一篇:《万历王朝(上下)》读后感10篇 下一篇:碗里江山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