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读后感精选10篇(3)

  尼布尔最重要的著作《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著出版。这一系列沙发图书馆星经典的图书,是北大社策划的“薄皮本”经典书系列,它摒弃了哲学书的厚重和学术,选择一些简单凝练而又能体现哲学家思想和体系的论文著作和演讲稿进行汇编翻译,完成了传播思想与诠释经典的完美结合。这本《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就是根据1944年尼布尔在斯坦福大学的一系列讲演扩编而成。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是美国最有名的神学家,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他同时也是一个清教徒、社会伦理教授和政治活动家。他以倡导“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而闻名于世,主要代表著作有《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对时代末日的沉思》、《基督教和强权政治》、《人的本性和命运》、《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信仰和历史》、《基督教实在论与政治问题》、《自我与历史的戏剧》等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尼布尔对美国政治思想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历任总统都在不同场合称赞过尼布尔,并且表示自己深受尼布尔哲学思想的启迪。可以毫不过分的说,尼布尔是美国总统们的真正教父,是肯尼迪、卡特、里根身后真正的智库。他也是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崇拜的哲学家。

  尼布尔早年在神学上受基督教自由主义神学和社会福音运动的影响,同时在哲学上受杜威的实用主义影响。但是在30年代初,他对自由主义神学的态度从怀疑走向反对,并一度倾向于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恰恰克服了自由主义神学的缺点。30年代后期,他的思想开始右转,信奉“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这是新正统派神学的一个分支,是瑞士基督教神学家巴特倡导的“危机神学”在美国的翻版。尼布尔强调神学应当密切注意当代最迫切的社会问题,他倾向于要把基督教的教义与现代社会的社会事实、文化原则以及思想倾向结合到一起。尼布尔所倡导的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在20世纪中叶美国的基督教神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本《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正记录了尼布尔哲学思想认知和转变的过程。何怀宏在书序中不吝美言的称赞尼布尔——“他是一个能够把握到两端,而且将这两端伸展得相当深远,同时又还是没有偏激或者偏斜,而仍然在两极中达到某种平衡的哲学家。”

  光明和黑暗,是事物的两个极端,而在追求光明的道路上,则会有动力和阻力。书里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来区分追求光明道路上的两种人:一种人是不承认在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之外还存在着任何更高或更普遍的规律和约束的人,尼布尔称这种人为“此世之子”或“黑暗之子”。而那些意欲将自我利益置于更具普世性的规律之下,使之与更具普世性的善相融洽的人,可称之为“光明之子”。相对于对黑暗之子的理解和警惕,尼布尔主要反对了“光明之子”的过度信心和盲目乐观。书中揭示了光明之子在实践中的幼稚和危险,警示人们提防黑暗之子对光明之子的理想的利用。“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光明之子们空有美好的理想,却缺乏实践的聪明,黑暗之子虽然有处世的聪明,却有个人疯狂的野心。”

  编辑将这本书理解为尼布尔为现代民主进行辩护和捍卫的一本深沉而澎湃的经典,但是我个人觉得它更像是一本阐述美国式民主历程的思想著作。尼布尔的哲学思想的转型,同时也代表着美国政治倾向的清醒和转型。1944年,当时的法西斯集权主义盛极转衰,由残酷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阴影无法散去,曾经一度盲目崇信科学至上的学术群体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和灵魂归属的方向,就连爱因斯坦也发出了回归“斯宾诺莎的上帝”的呼喊。在尼采将上帝从神学道德领域除名半个世纪之后,人们又一次回归,试图从宗教领域寻找道德和信仰的依从。尼布尔的演讲,就是在这个人心和人性动荡不安的时刻做出的,他说“对于人性,我们既不宜过于悲观,也不宜过于乐观,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让自由民主社会正常的发展。而政治上的多愁善感以及过于单纯乐观的理想主义的一端;和道德上的愤世嫉俗以及悲观主义、犬儒主义的另一端,都容易鼓励或难于防范集权政体的产生。”这是尼布尔对德国纳粹最深沉的抗议,也是对美国式民主的一种呼喊。在尼布尔看来,美国在二战初期的所谓中立和蜷缩,正是光明之子被黑暗之子利用所产生的一种局面。尼布尔反对的并不是“光明之子”不够善良,而是说他们不够明智,他们对人性的弱点和文明的脆弱性认识不够,结果,当他们过于乐观的奔赴“世界大同”或自由民主理想的时候,就反而容易被“黑暗之子”钻了空子。

上一篇:制胜穿衣魔法书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装点世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