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读后感精选10篇(2)

  当年莱因霍尔德•尼布尔在演讲时,西方社会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他不得不寄望于每个人的觉醒,难免爱之切也责之重。然拳拳之心,令人唏嘘。捧本书阅读,字里行间,仿佛体温仍在。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读后感(四):追求光明,理解黑暗

  1、本书是尼布尔(1892—1971),根据1944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一系列讲演扩编而成。主要反对了“光明之子”的过度信心和盲目乐观。

  2、书里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来区分两种人:一种人是不承认在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之外还存在着任何更高或更普遍的规律和约束的人,尼布尔称这种人为“此世之子”或“黑暗之子”。而那些意欲将自我利益置于更具普世性的规律之下,使之与更具普世性的善相融洽的人,可称之为“光明之子”。

  3、尼布尔认为,黑暗之子之所以邪恶,是因为他们除了自我之外别无所知,但他们尽管邪恶,却足够明智,因为他们懂得自我利益的力量。光明之子之所以高尚,是因为他们能够理解比他们自己的意志更高的规律。而他们之所以往往犯傻,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自我意志的力量。

  4、光明之子之所以愚蠢,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黑暗之子的自我利益的力量。他们也低估了这一力量在自己身上的显示。

  5、要认识到自我利益在所有理想成就中的腐蚀作用,也要认识到人类文化的自负虚荣之处,还要清醒地看到,在人类的道德和社会成就中,并没能完全杜绝桀骜不驯的自恋。

  6、人属于那种不可能仅仅活着就满足的动物。由于对自己在万物格局中的渺小有一种潜意识的、然而却极难平息的感觉,于是人们试图借助自负的种种伪装来补偿自己的渺小。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从来不是互相竞争的生存冲动之间的简单冲突。

  7、由于顾及私利而败坏了普世性的理想,是人类品行中的一个难以根除的事实,其顽固超出了任何道德说教愿意承认的程度。

  8、不论那些普世主义者是自然主义的,理想主义的,实证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其错误在于,他们太过相信人类超越自我利益的潜能。当然,人类的确拥有这样一种潜能。但是,同一个人,在展示这一潜能的同时,也会流露出不同程度的自我利益的力量,在心灵上也会不同程度地屈从于自我利益的力量。

  9、光明之子必须要有黑暗之子的明智的武装,但同时又要不受其邪恶的侵扰。他们必须明白自我利益在人类社会中的力量,但却不为其进行道德的辩护。他们必须拥有这种智慧,以便能够为了共同体的利益,引导、调停和控制个体或集体的自我利益。

  10、除了追求光明,还应当理解黑暗。不过,理解黑暗并不是一味宽容。在最高或最后处是有一种悲悯和宽容的,但那应该是在斗争之后,甚至必须是在取胜之后。而光明之子们首先要学会同黑暗之子一样善于斗争。(“黑暗之子”决不会承认自己就属于黑暗的,要学会辨别真假“光明之子”,还要注意到有些假“光明之子”正是从真的“光明之子”蜕变而来)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读后感(五):光明与黑暗的界限

  光明与黑暗的界限

  ——《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书评/卢莲20110927

  也许很多人在不同的场合接触过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教祷告文:“我的上帝,请赐我宁静,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赐我勇气,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一切,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是神学家尼布尔在1934年写下的。我们都曾有过对现实的迷惘,对理想的困惑,还有对未来的茫然。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楚周遭的生活状态和自我存在的意义。我们在将所学知识分门别类的时候,却发现离开自己的自我真心越来越远。科学的进步并不能豁免我们精神上的空虚。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曾经对美国的神学教育感到无比惊讶,我无法理解在一个科学教育水平如此之高的国度,居然可以容忍神学这种虚无缥缈的研究在大学里登堂入室。而在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明白了,基督教作为全球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它的进步也是与时俱进的。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古老的宗教也分裂成了不同的教派,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形成了一种系统共生和价值并存。就像尼布尔,与其说是神学家,倒更像是一名思想家和社会学者。一位神学家居然能让不信神的哲学家组织起一个“无神论者尼布尔后援会”,这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例。

上一篇:制胜穿衣魔法书读后感精选10篇 下一篇:《装点世界》的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