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课》是一本由[美] 麦克劳夫查尔斯·科尔(Charles A.Corr) /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死亡课》读后感(一):很少有关于死亡的书
这本书是讲关于死亡的方式、事例、数据统计、宗教的理解、以及应对等等,序言中“餐桌上的马”挺有意思,比较生动的刻画了人们对于死亡这个话题的态度。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此书没有很好的安慰作用,但书的后半段提到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要么死亡是失去意识,要么是灵魂到了其他地方。
《死亡课》读后感(二):我们都将死去
死亡,是对生命的否定,有了死亡,生的价值便被动摇。
和歌中说:“怒放的樱花,衰败的樱花,都是注定要凋谢的樱花。”死亡让众生平等,那么,我们生命中的坚持、努力与奋斗,价值何在?
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懂得死亡。加缪说过,哲学真正严肃的命题只有一个,即自杀。自杀是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把握,而死于床笫,则是被命运所玩弄。古往今来,人类一切智慧其实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自杀,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地活下去。
死亡是一个高度抽象的话题,本书力图让我们面对世俗的那些问题——如何平息丧亲之痛;当你还想不明白生命意义时,该怎样活下去;如何对临终者以关怀,如何不伤害他们尊严;面对死亡,我们应有怎样的伦理担当。
这是一本务实的生活指南,人固有一死,正因为人人如此,所以多少安慰了个体的恐惧,但每当我们思考它的存在时,我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因为我们对它几乎没有多少了解,人死了,则一切信息彻底终止,它像黑洞一样,只是吸收,绝不**,我们无法窥透其中的奥秘。基于有限信息,我们只能作出有限判断,而这,恰是本书令人叹服的所在。
作为美国通识教育的教材,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
《死亡课》读后感(三):死亡教育的必要性——leo鉴书(52)
每个人生命中惟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死亡,任何人都难逃一死。无论身份尊卑、地位高低、财富多少,在死亡面前才真是人人平等。麻烦的是现在日常教育缺少教我们如何面对死亡的方法、态度——如同大部分生一样,死亡在城市大多发生在医院,《死亡课》刚好补上了这个空白。
书从几个部分很有逻辑的讲述了相关的内容,人们对死亡的认识,自己的死、别人的死,以及自杀的伦理等。对我很有启发的是两个美国印地安人的故事(P42)
“安妮和奶奶”用幽默的方式让孩子、门理解死“是生”的一部分。在书)中,那瓦霍小女孩安妮10岁了,她的奶奶告诉她:“当你妈妈织好这块地毯的时候,我就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了。”安妮听了很担心,她决定先一行步阻止奶奶死去。于是安妮在学校里使劲调皮,让老师找妈妈谈话,这样妈女就能停下手里的活。她还把羊圈里的羊群都放了出来,这样大人们就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去赶羊。安妮甚至偷偷地将毯子拆掉。当人们明白安妮这样10的目的之后,安妮的奶奶对她说,这二自然的规律,自然本身就包含了生和死。最终,安妮意识到她不可能让时间停滞。她开始编织自己的那块生命之毯。
“奶奶的饼干罐”讲的是印第安老奶奶有一个头骨形状的罐子她的小孙女有占害怕这个罐子。但是,当奶奶打开盖子,取出了一块饼干给她的时候,她便不再害怕了,明白了原来这是一个饼干罐。从那以后每天晚上,奶奶都从罐子里取出一块饼干给小女孩,然后再给她讲一个印第安人的故事。在小女孩的脑海里,充满了印第安人的辉煌和自豪。但是,有一天奶奶去越了。爷爷把这个头骨罐子给了小女孩。他告诉她,这个罐子是满满的,里面不是饼干,而是奶奶的爱。有一天,她也会有孩子,到时候,她要往罐子里装满饼干……小女孩明白了,当她将奶奶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奶奶的生命和灵魂就会与她在一起。
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无论信不信来世,认识死亡、面对死亡的同时要记住“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在有生之年活得幸福充实”能让我们感觉好些!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本书终归是学术作品,读起来没有通俗读物那么容易,但仍然不失为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上一篇:王小波全集 第一卷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大时代的边上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