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课》的读后感10篇(4)

  《死亡课》可以当做一本操作手册来看,也可以当做一本很有哲理的著作,确实能从中体会到了一些深刻的理念。死亡对于人来讲实质上是躯体的毁灭、腐朽,但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因为死亡完全消逝,一个超越死亡的人不是说这个人抗拒了对死亡的恐惧,而是他认识到了死亡的本质通过它就要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留在这个世上或是留给自己的亲人。作为精英人物不论是政治、思想各个领域,他们都会把自己最为深刻的思想和观点留给世界,以此来超越死亡带给他们所谓的时间惩罚,思想则成为永恒的东西超越了时间。西方人对宗教情有独钟,也因此产生出一种宿命论的认识,即死亡是上帝的安排没有必要进行逆向的抗争,那是徒劳的。我相信自己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但死亡确实是一个无法抗拒的事情,不管用多少手段都要面对的事实,那么就应该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企图逆水行舟而要顺水推舟,要将死亡在自己心中变得很正常、很自然,就像那个三段论一样“人总是会死的,墨子是人,那么墨子会死的”。

  《死亡课》虽然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解释透彻,也并非根据中国社会而研究出的成果,但是这本书仍然对我们的死亡观起到很大影响,甚至超出了死亡概念范畴。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但是国民应该加深这部分的认知,才能使死者安详、生者安心。

  《死亡课》读后感(八):唯有认知死亡 才能活出生命的质感

  说到人为什么而活,活的意义是什么?梦想、成功,甚至是为了家人,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没有几个人愿意承认,生死这两种人生价态之间的关系,活着的意义其实就是为了死的舒服做准备的,所以大多的我们都畏惧死亡,而不能接受、正视、理解的人,是很难活出精彩的。因为不管你是否愿意,死期该来的时候谁也挡不住,也不会迟一步。而实际上,“死”只是一种定义,而“生”则代表一种意义。

  无论是校园还是社会办学机构中,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课程很多,但关于死亡,却是几近空白的,说到死,无论老少健康与否,都本能的让人毛骨悚然。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躲避天灾人祸等意外造成的死亡威胁,也逃不脱疾患老病等的死亡魔爪,在生死一线间,其结果就在心念,就还哦昂被确诊为癌症的患者一样,癌本身一般是不会致人死亡的,但多数的患者都是被自己营造的悲观无望情绪吓死了。这种心理波动和不敢正视是最大的危险所在。人活一世终有一死,其言也善,这尽管不是一个死人说的话,但这是一个研究死亡十几年,接触濒死之人无数的学术专业人士的理论著作学说,以借死亡之口给在生之人的生命忠告。

  这堂生动的死亡课,是通识教育(也叫做博雅教育)课程之一,读来很通俗,没有哲学的思辨性和难懂,也没有文学的恐怖特效的渲染,作者用平常的洞世心态来写,好像是在说吃饭睡觉这样波澜不惊的琐事一般,让人读来轻松,尽管始终以死亡贯穿,却是教人在死亡面前变得平和淡然,全完找不见死前的恐惧思维。加之这本教科书更是将范围缩小锁定在儿童阶段,看来残忍,实际上是明智的大爱,“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只有在高手孩子怎么活着的同时,让他知道死亡是什么,才是人格健全的一种体现,就好像我们总是在小的时候被告知不能做什么,要怎么做,却很少有人高手我们为什么。这种却是是比导致人格缺陷,甚至会诱发心理变态和人格畸形,这也是少年叛逆甚至自杀率攀升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缺失。

  生与死,贯穿于生命的始终,现在教人们如何寻找和感恩幸福的书很多,而教人如何应对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的书却很少,中国的青少年更是没有美国孩子的机会在课堂学习这一观念,所以多数的中国孩子即便在长大后还是无法承受死亡别离的痛苦打击,很难走出这种阴影。须知:爱有多种表现形式,教人认知死亡,也是生命塑造和重建的一种表现形式。

  本书的分析是以美国社会为原型进行的探索,在描述死亡的过程中力求让人们知道阿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从不同的人生阶段来拜年话的看待死亡,最后又从道德、伦理、家庭和精神价值方面进行了死亡课题的总结,让人们在对死亡体系的认知更*,尽管死亡是一种无法提前预知的事情,但唯有在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明白生的意义和死的价值,才能找到活出生命质感的方法,即学习必要的死亡课程。

上一篇:王小波全集 第一卷经典读后感10篇 下一篇:大时代的边上经典读后感10篇

推荐小说:  二号首长  侯卫东官场笔记  官场之风流人生  官道之色戒  脸谱  红色仕途  沧浪之水  驻京办主任  医道官途  重生之风流仕途  风流仕途  官道之权色撩人  官场之财色诱人  官路红颜  官场桃花运  官场风月  官道无疆  一号红人  官商  重生之官路商途  宦海沉浮  重生之官道